首頁 > 文史語錄 > 道光皇帝以節儉出名,爲何他的陵墓卻極爲奢侈?

道光皇帝以節儉出名,爲何他的陵墓卻極爲奢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常常能遇到很多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他們在人面前是一個樣子,人後又是一個樣子,清朝的道光皇帝貌似也是這種人。

道光皇帝以節儉出名,但卻修建了清朝歷史上最爲奢侈的陵墓,成爲一生倡儉戒奢的最絕妙諷刺。所以,對那些經常宣揚某某如何如何節儉的故事,一定要多長一個心眼。

道光皇帝以節儉出名,爲何他的陵墓卻極爲奢侈?

道光皇帝是中國歷史有名的節儉皇帝。

據史料記載來看,道光帝的確非常節儉。他的套褲因長期使用,膝蓋處破了個洞,他沒有將其扔掉,而是命有關人員用一塊綢布補上繼續穿。朝中大臣見皇上如此,也紛紛仿效,在自己的膝蓋處補上綢布,也不管套褲是不是已經穿破。一次,道光帝召見軍機大臣曹振鏞,看到曹振鏞套褲上也有補綴的痕跡,就問:“你打一塊補丁需要多少錢?”曹振鏞沒料到皇上會問起這等細節小事,愣了半天才回答:“需要三錢銀子。”道光一聽,大爲感嘆:“宮外的價錢實在太便宜了,宮內補這樣一塊補丁,要用五兩銀子。”

道光有一件黑色的狐皮端罩,因爲裏面的襯緞過於肥大,穿用時下面出風。道光就命內侍取出端罩,在四周加上一圈狐皮,蓋住出風的地方。內務府聞知此事,向道光報告,說加一圈狐皮需銀1000兩。道光帝趕緊諭令內務府,不要加狐皮了。道光帝向軍機大臣們提及此事,軍機大臣們又將此事大肆張揚,以致此後十餘年間,京官們的衣裘沒有出風的。

每年八月份,道光帝都會前往圓明園。按規制,由圓明園回宮,須大排儀仗,鼓樂齊鳴,王公大臣還要齊集恭迎接駕。道光九年,他下旨稱:排儀仗、作樂、接駕等事,均屬“繁文縟節”,並無可取之處,自本年爲始,一概停止。

道光帝還注重從理論上論證節儉的重要性。道光元年(1821年),上臺不久的道光皇帝就發佈上諭《御製聲色貨利諭》,表達了要節儉的想法:“普通人被聲色所惑,不過害及一人。而君王被聲色所惑,則將害及天下。……我作爲大清帝王,必當決心除掉聲色之弊,對有關聲色之事,逐漸廢掉,決不增加。……假如體會到我的苦心,照此辦理,那將是大清國千秋萬代臣民之福。”

但正是這樣一位節儉的皇帝,也有非常不節儉的一面。尤其是修建陵墓一事,構成了對其節儉人生的絕妙諷刺。

道光皇帝一上臺,就按舊制爲自己選擇“萬年吉地”,以供死後埋葬之用。當時他選擇的地方是清東陵的繞鬥峪,工程一直修到道光七年才完工。道光八年,他得知地宮有滲水現象,就立即重新選址另建,將工地改到了清西陵龍泉峪,後來稱爲慕陵。

道光皇帝以節儉出名,爲何他的陵墓卻極爲奢侈? 第2張

慕陵修建極爲奢華。一般陵寢的圍牆,上身多爲糙磚灰砌,外表塗抹紅灰,縫隙飾刷紅槳,而牆之下肩採取磨磚對縫,幹擺灌槳。這種磨磚對縫、幹擺灌槳的工程做法,不僅費時費料,而且工藝複雜,造價極高。慕陵圍牆從底到頂都全部採用此一方法壘砌,且牆頂一改慣制以黃琉璃瓦覆蓋。

慕陵中的隆恩殿和東西配殿,木架構件均採用極爲名貴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產於南方閩、粵、江、浙、川、貴等處,不僅有防蛀功能,而且還能發出清香。由於多年採伐,到了明清時,楠木已是十分珍貴稀少,加之運送艱險,故多數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絲楠木。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沒有一處三殿木料純用金絲楠木的。只有慕陵連柱子、樑枋等全是獨根楠木,可見不惜血本。

用材講究,慕陵隆恩殿的雕刻也異常考究。清帝陵中隆恩殿大都爲雙檐歇山頂,周圍附漢白玉石欄杆,三殿木質構件採用油漆彩畫。而慕陵隆恩殿則爲單檐歇山頂,外圍以十數根木楹構成巡迴走廊。特別是大殿內的天花板並非彩繪,而是全由楠木雕刻。國內現存楠木建築中以雕刻形式處理天花板的,除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外,惟有慕陵的隆恩殿一處。澹泊敬誠殿天花板爲735塊,而慕陵隆恩殿的天花板有900多塊。

道光帝的祖父乾隆皇帝,在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中,向以揮雷浪費著稱,所建的裕陵,耗銀203萬兩。終生倡導儉約的道光帝,在西陵所建的慕陵,所耗白銀就達240萬兩,比乾隆皇帝的多用了40萬兩。就連窮接極奢、豪奢無度的慈禧太后修建定東陵,也不過耗銀227萬兩,也比慕陵少了13萬兩。如果再把東陵寶華峪所建陵寢及拆遷費用算的話,數字就會更大。

由此可見,道光皇帝一廢兩建陵寢,真是對其一生倡儉戒奢的最絕妙的諷刺。對那些經常高調宣揚如何如何節儉的故事,千萬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