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德里蘇丹國有着怎樣的經濟文化?經濟來源主要是什麼

德里蘇丹國有着怎樣的經濟文化?經濟來源主要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里蘇丹國究竟在多大範圍內徵收田賦,同它統治的範圍有關。儘管到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時,其勢力遠至南印度卡維裏河以南,其疆域可同阿育王和奧朗則布時的疆域相比,但這是短暫時期。從總體講,德里蘇丹國只不過是北印度一個最大的區域王國,其疆域的大小同國力的強弱成正比。這些被征服、被統治的地區名義上屬德里蘇丹,實際上又分三種情況: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地區稱哈里薩(khālīsa)即國有土地,主要限於德里和河間地區;由省督掌管的地區;由臣屬的印度教國王或酋長掌管的地區。國家只對前兩種地區徵收田賦,對後一種地區只要求按年納貢。

德里蘇丹國的農民要向蘇丹政府繳納的田賦稱爲“卡拉吉”。旱田賦額佔總產量的1/3~2/3,水田佔2/3。隨着村社內部封建剝削關係的發展,村社內無社員權利的農民或外來戶還受到村社頭人徵收特別稅的剝削。

德里蘇丹國有着怎樣的經濟文化?經濟來源主要是什麼

隨着德里蘇丹國農業、手工業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德里蘇丹國興建許多水利工程,普遍推廣使用革新的波斯式水車及多種灌溉工具,農業生產有很大發展,許多原來不毛之地例如赫爾沙-菲羅茲達巴德地區迅速成爲魚米之鄉。農業中出現專門種植商品糧和棉花、藍靛、甘蔗、香料、果蔬等經濟作物的專業性產區。

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孟加拉、卡利卡特、柯欽、古吉拉特、坎貝(坎貝灣)、拉合爾、木爾坦、德里、赫爾沙-菲羅茲達巴德等地的工商業和外貿中心的形成爲重要標誌。巨大的工商業城市中心之間發展着經常性的貿易聯繫。農民進城出售農產品,換取貨幣,以現金繳納賦稅。蘇丹沙姆斯丁·伊勒圖特米什發行標準貨幣銀坦卡,整個次大陸捲入貨幣交換關係之中,促進了印度區域性國內市場的形成。對外貿易輸出的貨物有棉花、棉布、細棉布、絲綢、胡椒、蔗糖、皮革、藍靛等;輸入的貨物有波斯和阿拉伯的軍馬,中國的絲綢、瓷器等。擁有鉅額貨幣資本的 “班尼亞”商人種姓經營商業及進出口貿易,還向蘇丹政府及士兵預付稅款及餉銀以包收田賦。

德里蘇丹國有着怎樣的經濟文化?經濟來源主要是什麼 第2張

另外,皇家手工業工場規模很大,阿拉烏德丁·卡吉爾的大型作坊有17000名勞動者,穆罕默德·本·圖格魯克的一處作坊有4000名織造細棉布和錦緞的工匠,菲羅茲·圖格魯克的絲織和毛毯作坊,每年能分別完成60萬及20萬銀坦卡的定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