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北魏什麼時候建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北魏什麼時候建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魏,北朝之一,繼十六國分裂局面之後在中國北部重建統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世紀初,鮮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內蒙古等地,建立代國,後爲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拓跋硅於公元386年重建代國,並稱王。同年改國號爲魏,史稱北魏。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鮮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統一北方。

北魏自魏孝文帝遷都、改革以後,漢文化在北朝興起,但是仍然有很多鮮卑人抵制。魏孝文帝英年早逝,不久北魏國內陷入混亂。鮮卑貴族爭權奪利,導致北魏分裂。西魏由宇文氏掌握實權,東魏由高氏掌握實權。幾十年後,兩魏分別爲北周、北齊替代,兩魏滅亡。

晉州刺史高歡在532年立元修爲帝,即孝武帝。但元修無法容忍高歡掌握實權,在534年投奔長安的宇文泰。

534年,高歡立元善見做了皇帝,即孝靜帝,並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這就是歷史上的東魏政權。遷都時,高歡將洛陽城內40萬戶居民遷到鄴城,並大拆洛陽宮殿,將所拆的建築材料運往鄴城,致使漢魏洛陽城300年錦繡帝都,逐漸化作一片廢墟。第二年,孝武帝與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書令宇文泰立元寶炬爲帝,建都長安,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魏政權。

東魏、西魏均沒維持多久,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掉東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政權。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權,北魏正式滅亡。

北魏什麼時候建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北魏的政治制度如何?

北魏建國後,其社會躍入封建制,生產力逐步發展。但在統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濃厚的奴隸制殘餘,特別是在統一北方以前,繼續將戰爭中擄掠的人口沒爲奴婢,賞賜給諸王貴族和有戰功者,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勞動。賦稅方面,在推行宗主督護制的地區,平均每戶每年的戶調是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徵收的調外之費帛一匹二丈。且任意增加臨時徵調,動輒每戶要交三十、五十石粟。當時官吏沒有正式的俸祿,貪污、賄賂、高利貸公行。太武帝統治期間,大將公孫軌到上黨(今山西長治北),去時單馬執鞭,回來則從車百輛。

拓跋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在戰爭中,被驅迫當兵的各族人民在前衝鋒,鮮卑騎兵在後驅逼。太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圍攻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時,寫信給劉宋守將臧質說,攻城的都不是我鮮卑人,你殺了他們,免得他們將來造反。北魏爲了鎮壓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盧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區設置軍鎮,進行嚴厲統治。魏律規定犯謀反大逆者,親族男女不論少長全部處死,甚至還在實行原始的車裂法。僅國史一案中,被滅族的北方漢族大姓就達千餘人之多。

北魏前期落後的統治方式,引起各族人民連綿不斷的反抗鬥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太平真君六年九月,雜居在今陝西、山西等地的漢、氐、羌、屠各等族人民在盧水胡人蓋吳領導下於杏城(今陝西黃陵西南)爆發的起義(見蓋吳起義)。諸少數族和漢族被壓迫人民爭相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東起潼關,西至隴西(今陝西、甘肅交界處)。一年後,起義雖被太武帝親自率軍鎮壓而失敗,但各族人民的共同鬥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爲了緩和階級矛盾,力求限制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使鮮卑貴族進一步封建化,並與漢族地主緊密結合,更有效地共同統治各族人民,在馮太后的輔佐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農民家破人亡。破產農民紛紛投靠豪強,重新淪爲依附農民,或逃避賦役,入寺爲僧尼。北魏控制的編戶日益減少,影響了政府的收入。

由於階級矛盾的激化,在5世紀末至6世紀初,北方已不斷爆發農民起義。北魏統治者除加重剝削未逃亡的農民外,多次檢括逃戶,搜捕逃亡的農民。因而引起農民的反抗。延昌四年(515)冀州僧人法慶領導的大乘教起義,公開宣稱“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北魏政府動員了十萬軍隊才鎮壓下去。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義遍佈北方各地,名號繁多,但主要有四支:北方邊鎮起義、河北起義、山東起義和關隴起義。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義,前後延續了八年之久,席捲了今河北、山東、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的廣大地區。起義軍在戰鬥中殺死了北魏許多王公貴族和州郡牧守,誅戮地主,摧毀塢堡,有力地打擊了北魏的統治。起義軍包括了漢、鮮卑、匈奴、氐、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在共同戰鬥中增進了彼此的聯繫和了解,對民族融合也有積極影響

突出,隨着北魏政治的日益腐敗而愈來愈尖銳。統治者日趨腐化,吏治逐步敗壞。高陽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園囿像皇宮一樣豪華,僮僕多達六千,妓女五百,一餐費數萬錢。他與河間王元琛鬥富,奢侈豪華程度超過西晉的石崇、王愷鬥富。被稱爲餓虎將軍的元暉作吏部尚書時,賣官鬻職都有定價,人們稱吏部爲賣官的市場,稱這些官吏爲白晝的劫賊。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斂無已,徵收租調時,重新使用長尺、大斗、重秤。

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農民家破人亡。破產農民紛紛投靠豪強,重新淪爲依附農民,或逃避賦役,入寺爲僧尼。北魏控制的編戶日益減少,影響了政府的收入。

由於階級矛盾的激化,在5世紀末至6世紀初,北方已不斷爆發農民起義。北魏統治者除加重剝削未逃亡的農民外,多次檢括逃戶,搜捕逃亡的農民。因而引起農民的反抗。延昌四年(515)冀州僧人法慶領導的大乘教起義,公開宣稱“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北魏政府動員了十萬軍隊才鎮壓下去。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義遍佈北方各地,名號繁多,但主要有四支:北方邊鎮起義、河北起義、山東起義和關隴起義。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義,前後延續了八年之久,席捲了今河北、山東、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的廣大地區。起義軍在戰鬥中殺死了北魏許多王公貴族和州郡牧守,誅戮地主,摧毀塢堡,有力地打擊了北魏的統治。起義軍包括了漢、鮮卑、匈奴、氐、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在共同戰鬥中增進了彼此的聯繫和了解,對民族融合也有積極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