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族爲何無影無蹤了?鮮卑族去哪兒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族爲何無影無蹤了?鮮卑族去哪兒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大鮮卑山的峭壁之上有一處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嘎仙洞,這裏,曾經居住過一個傳奇式的偉大民族——鮮卑部落。站在嘎仙洞口,面對着拓跋鮮卑先帝舊墟,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讓我們好奇,這樣一個茹毛飲血的部落羣體,是如何在大鮮卑山的羣峯密林之中繁衍生息?是如何在歷經上千年的遊獵生活之後走出叢林?又是如何經歷千難萬險輾轉中原建立偉業?

一、東胡部落衍生的新族羣

鮮卑族名的“鮮卑”一詞,在秦漢文獻中也常常被寫作“師比”、“犀比”、“胥紕”。東胡被匈奴擊敗後,百姓四處逃散,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部落,流落到烏桓山的一支,就自稱烏桓(又叫烏丸),而鮮卑山的這一支就成了鮮卑族。鮮卑山究竟在哪兒?現在已經無人能夠回答了,但其大概的位置應該在今天內蒙古東部或東三省境內,也有人認爲應該是在小興安嶺一帶。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族爲何無影無蹤了?鮮卑族去哪兒了

嘎仙洞位於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北約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峯東端

鮮卑人在鮮卑山休養生息後,又逐漸強盛起來,他們極爲兇悍,但文化極其落後,沒有文字。他們的習俗是在結婚前把四周的頭髮剃光,只留頭頂一撮頭髮,這可能是基於一種原始宗教信仰的結果。他們的婚配似乎也與他們日常接觸的牛羊發情期有關,春天是動物的發情交配期,歷史上的鮮卑人也有一個交配期,那是在暮春時節,平常四處遊牧的鮮卑人這時候都陸續來到饒樂水畔(在遼寧營州北部),跳舞唱歌,飲酒作樂,在狂歡中尋找對眼的男人或女人交配完了,當夏季來臨時,他們就又四處分散到草原深處,與羊羣白雲爲伴。

鮮卑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牧歌、思鄉曲、敘事歌、戰歌等體裁。其風格剛健清新,粗擴豪放,富又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北魏統一蒙古高原後,太武帝從漠北遷來30餘萬帳落敕勒人(漢稱丁零,亦稱高車)。5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敕勒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草牧歌,其歌本爲鮮卑語,易爲齊言,已成爲千古絕唱: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東漢和帝時,漢大將竇憲擊敗匈奴,鮮卑乘虛佔領匈奴舊地,十多萬戶匈奴人自號鮮卑,加入鮮卑族,同時也把匈奴的文化和原始崇拜帶入鮮卑族,因此,鮮卑族又是東胡與匈奴的融合民族。

到東漢桓帝時,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他在高柳建立王庭,聯合諸部組成軍事行政聯合體,分爲東、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領。這個聯盟所控制的地域極爲遼闊,東部管轄地包括今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科爾沁草原和呼侖貝爾草原,由彌加、闕機、槐頭等鮮卑大人統領,共20多個邑;中部包括今錫林郭勒草原,由慕容、柯最等鮮卑大人統領,共有10多邑;西部轄地包括今陰山以北的烏蘭察布高原、巴彥淖爾高原、阿拉善盟境內的沙漠地區和額濟納河流域等地,由日律、推寅等鮮卑大人統領,共20多個邑。檀石槐還用漢人制定法律,從中原輸入鐵器,促進了鮮卑社會的發展。

但是在檀石槐死後,各部落的大人就各自爲政,鮮卑族再次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中,再也沒有統一過。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長期的合縱連橫,有三個家族脫穎而出:東部的宇文氏;西部的拓拔氏和中部的慕容氏。這三個姓氏首先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是慕容氏,他們建立了前燕西燕後燕和南燕,緊跟着拓跋氏滅掉慕容氏,建立了北魏東魏和西魏,最後宇文氏取而代之,建立了北周之後就是隋唐盛世了。

二、兩個女人影響的三個朝代

在中國歷史上,北魏是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朝代。而在北魏的歷史上,一個擁有鮮卑血統的女人是北魏真正崛起的最大功臣。她就是北魏王朝的馮太后。

馮太后本是漢族人,祖父馮宏是北燕最後一位皇帝。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所滅後,馮宏跑到高麗,被高麗國王所殺。她的父親馮朗歸附北魏,被封爲西域郡公,當過秦州和雍州刺史,後因牽連案件被殺。因爲父親犯了罪,馮太后5歲時就被掠入北魏宮中。

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後,封十四歲的馮氏爲貴人,十八歲立爲皇后。同年,立兩歲的兒子拓跋弘爲皇太子。北魏皇室有一條殘忍的規定:皇子有被立爲太子的,其生母必須被處死,以防太子年幼,生母與外戚干政、篡位。按照“立子殺母”的規矩,拓跋弘生母李貴人被賜死。馮皇后撫養拓跋弘,待太子如同親生。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族爲何無影無蹤了?鮮卑族去哪兒了 第2張

北魏馮太后, (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是北魏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文成帝死後,獻文帝拓跋弘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尊馮皇后爲皇太后,由丞相乙渾總攬朝政。乙渾圖謀篡位,馮太后用計把他逮捕殺死。從此,朝政由馮太后一人裁決。隨着獻文帝慢慢長大,母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公元471年,十八歲的獻文帝被迫禪位於五歲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統兵南征北伐,這本身就使馮太后感到威脅,而且他還殺了太后的男寵李奕,於是馮太后於公元476年,將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死。

獻文帝死後,馮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臨朝聽政。她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進行一系列改革:頒行班祿制,整頓吏治,統一度量衡,推行“三長制”,實行均田制。馮太后的改革措施,改變了鮮卑族的落後局面,爲後來孝文帝的改革打下了基礎,也對孝文帝產生了影響。僅就這一點來說,馮太后就足以稱爲中國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女性之一。

不僅在鮮卑政權中存在着漢族皇后,在之後的漢族政權中,竟然也存在着鮮卑族的皇后。

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楊堅廢掉周靜帝,篡奪鮮卑北周王朝而建立隋朝,因此,隋朝實際上是建立在鮮卑國家的基礎之上的。由於楊堅篡周建隋,所以鮮卑北周的統治集團也基本上被保留下來,隋朝朝廷充滿鮮卑族官員,連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都是鮮卑人。因此,從隋朝的國家政權的組成和民族的構成上說,鮮卑族的比重極大,從民族成份上講,隋朝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偉大朝代。

獨孤皇后名字叫獨孤伽羅,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氏十四歲嫁與楊堅之時,要楊堅保證此生不納妾,楊堅立下誓言:“不和第二個女人生孩子。”獨孤氏通曉書史,謙卑自守,恭孝,是楊堅的積極支持者。公元58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是爲文帝,立獨孤氏爲皇后,長子楊勇爲皇太子。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三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在“影響世界一百人”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這與獨孤氏有很大關係。早在楊堅在北周當官的時候,周宣帝幾次要殺他,都是獨孤氏幫他奪過劫難;後來的篡位又是獨孤氏給出的主意。獨孤皇后不僅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容不得別人納妾。史書上說,她每“見朝士及諸王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不得重用。

隋文帝上朝,獨孤皇后同輦送行,退朝,她也一同乘輦回寢宮,緊緊地看着文帝,不許他接觸其他的女人。獨孤皇后崇尚節儉,不喜奢華。幽州總管陰壽曾獻給給皇后一匣珠寶。皇后卻讓將其換成金錢,分給邊疆將士。獨孤皇后對外戚要求尤爲嚴格嚴。她表弟崔長仁,姦淫婦女,被拿在案。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卻不徇私情,把崔長仁處以死刑。宮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與文帝稱爲“二聖”。

中國人引以爲自豪和驕傲的大唐朝,實際上也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一個偉大王朝。獨孤皇后的家族連她自己在內,先後出過三位皇后和一位皇太后。她的姐姐是北周周明帝的皇后,她的大女兒是周宣帝的皇后,她的從姐妹是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生母。她的鮮卑家族性格剛勇,勢力強大,深刻影響了北周、大隋和大唐三個朝代。

三、雕刻在石頭上的王朝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政權,共歷十七帝,一百七十一年。北魏諸帝,除太武帝拓跋燾滅佛外,其餘多奉佛。北魏政權與佛教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雲岡石窟窺探出來。從山西大同西行16公里,便到了東西綿延1公里的雲岡石窟。山西大同是遼代五京之一的西京,北魏也曾定都於此,並在此建造了雲崗石窟。因其高處名雲岡,故取名雲岡石窟。

北魏拓跋氏王朝從道武帝建都平城,直到孝文帝遷都洛陽,曾經在大同盤踞了近100年。雲岡石窟即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此間北魏國力強盛,先後在軍事上打敗了後秦、北涼等國家,擄掠吏民工巧及宗族僧徒數萬名,隨之也將佛教及石窟造像藝術引介進來,從而形成中國佛教傳播史上的第一個高峯期,鑿崖造寺之風幾遍及全國。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族爲何無影無蹤了?鮮卑族去哪兒了 第3張

雲岡石窟

道武帝是北魏的開國皇帝,鮮卑族本來對佛教不大瞭解,“與西域殊絕,莫能往來,故浮圖之教,未之得聞,或聞而未信也”(《魏書·釋老志》)。道武帝在征戰過程中,接觸到諸地的佛寺和僧侶,他本人好黃老,但也讀過一些佛典,對於佛教,他還沒有來得及興建寺廟,延請僧侶,只聽說過泰山僧朗的名聲,他派人給僧朗送去一封信,以及一些禮品,稱僧朗“德同海嶽,神算遐長”,希望他“助威謀”,使他能夠平定天下(見《北代魏天子拓跋書》,《廣弘明集》卷二十八)。天興元年(398)他下詔在京城建寺,使信衆有所居止,於是,“始作五級浮圖、耆崛山及須彌殿,加以繢飾,別構講堂、禪堂及沙門座,莫不嚴具焉”(《魏書·釋老志》)。皇始(396-397)年中,他詔沙門道果進京,令其擔任僧官沙門統,綰攝僧徒。

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治時期,道教天師寇謙之輔佐太武帝,以道教、儒教實施統治,道教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司徒崔浩手握重權,也信奉道教,並多次在太武帝跟前抨擊佛教。佛教此前在北魏十分盛行,教徒氾濫,使大量的勞動力流失。

太武帝崇武強兵,大量徵調青壯年入伍,但是,人力不夠。泰延四年,(公元438 年),太武下詔徵沙門50歲以下強壯者還俗服役。第二年,太武帝攻涼州,大量僧徒頑強抵抗,太武想殺盡抵抗的三千僧衆, 因寇謙之等請求,這才赦免。

太武帝倡導儒學, 主張整飾風化。太平真君五年 (公元444 年), 太武帝頒佈滅佛詔,限期所有師巫、沙門還俗, 否則處死。沙門玄高、惠崇等違詔, 太子晃和尚書韓萬德庇護,但最後還是被處死。兩年後,太武帝第二次大規模滅佛。佛教至此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文成帝所面對的,是太武帝毀佛的殘局,他在太武帝的廢佛之後大力興佛,他下令,各州、郡、縣都建造佛寺一所,凡是想出家的人,不論其年齡大小,一律聽任出家。他想用佛教來化惡就善,於是,以往所毀的佛寺,又都恢復起來了,佛像經論,又得以流傳,著名的雲岡石窟,也在文成帝時開鑿。

雲岡石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可以產生夢想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爲它的規模宏制,也不僅僅是因爲它的雕刻精美,而是因爲它在武州山腳下巍然屹立了1500多年,目睹過一個個王朝的更替,經歷了一個個民族的滅亡與發達。雲岡石窟可以說是雕刻在石頭上的王朝。北魏——一個鮮卑人的世界,就這樣在歷史的寒風裏淡然消失了,而他創造的文明卻永久地保留下來。以我們今天人的眼光看,雲岡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斷代史,館藏着北魏王朝的歷史;它更是一冊鮮卑民族的文化史,濃縮着鮮卑民族的文化。

遷都洛陽後,公元500年,北魏開始開鑿龍門石窟,但鮮卑貴族認爲,那些基本上都漢化了的佛像已經不再屬於鮮卑人了。於是,留在平城的鮮卑遺族們繼續以己之力營造着鮮卑人自己的精神家園——雲岡石窟。公元523年,北魏發生“六鎮起義”。承平日久,再加上佛教祥和慈悲教義的耳濡目染,草原部落的血性沉寂了,鮮卑人曾經引以爲驕傲的殺伐武功沒落了,北魏政權風雨飄搖,雲岡石窟停建。公元533年,鮮卑人政權北魏王朝滅亡。隋唐以後,作爲民族的鮮卑不存在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