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下了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由於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即除了國都北京外,還有一個留都南京,其行政機構設置和北京一樣,也設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當京師陷落,皇帝殉國的消息傳到南方後,做了兩百多年“備胎”的留都南京便立刻開始運轉,並組建了新的朝廷,歷史上將這個由明朝殘餘勢力組建的政權稱爲南明。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南明成立之初,形勢還是比較有利的,除了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底外,南明還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其中光是鎮守武昌的左良玉一部,就擁兵八十萬之衆。“江北四鎮”中,每鎮都有數十萬的兵力。此外,在福建、湖廣等地的明軍數量也相當可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的新政權,結果卻不堪一擊。僅僅過了一年時間,清軍就輕鬆攻下了南京。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跟南明建立之初的一件大事息息相關。正是因爲這關鍵的一步走錯,才導致了後面步步出錯。這件大事就是南明在擁立新君問題上的爭執。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第2張

中國有句老話叫“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南明朝廷建立後,當務之急就是要從明朝宗室中的諸藩王裏面選出一位來做皇帝。從血緣親疏方面來看,福王朱由崧(萬曆皇帝之孫、崇禎皇帝堂兄)顯然是第一人選。可是,福王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當年在“國本之爭”問題上曾和“東林黨”大臣們結下了私怨。東林黨人害怕福王登基後會找他們翻舊賬,於是就主張國家在非常時期,應該擁立更爲賢明的潞王朱常淓(隆慶皇帝之孫,萬曆皇帝之侄)爲帝。但是,這一主張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反對,甚至有小部分東林黨大臣也認爲擁立福王纔是名正言順之舉。

在擁立新君的問題上,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最有話語權(南京兵部尚書爲留都百官之首)。但身爲東林人士的史可法雖然也想擁立潞王,可又擔心這樣做會造成內部分裂。經過再三權衡,史可法和時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達成協定,既不立福王,也不立潞王,而是擁立桂王朱常灜(萬曆皇帝第七子)爲帝。這一折中方案雖然讓大家都不太滿意,但還算可以接受。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第3張

可是,史可法萬萬沒想到,在他和馬士英達成協定後,事態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彎。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是福王朱由崧的支持者,當他得知朝廷中的大臣們想擁立桂王爲帝時,立即決定先發制人。福王和盧九德主動聯繫據守江北的總兵高傑、黃得功、劉良佐,讓他們以武力支持福王登基。三位總兵都想得到“定策之功”以增強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立即應予。馬士英回到鳳陽總督行轅後,得知自己手下的這三位總兵都已投向了福王,爲了自己也能成爲“定策元勳”,他也顧不上當初的承諾了,抓住時機向福王表示了忠心。而在南京這邊,矇在鼓裏的史可法還寫信給馬士英,痛斥福王“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七個不可立的理由。結果這封信後來成了史可法捏在馬士英手裏的最大把柄。

此外,山東總兵劉澤清原本支持擁立潞王。可當他看到形勢轉變的後,爲了能在“定策之功”上分一杯羹,也立即改變立場。這樣一來,作爲南京門戶的江北四鎮全部支持福王登基,定策之事就不存在什麼懸念了。朝廷中的東林黨人在既成事實面前無可奈何,只好違心地表示同意。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於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弘光爲年號,因此後人稱其爲弘光皇帝。

南明本有可能翻盤,可因選錯了皇帝而導致滿盤皆輸 第4張

朱由崧雖然繼承了大統,但朝廷中擁立新君造成的影響卻還只是剛剛開始。馬士英因“定策之功”進入中樞,成爲內閣首輔。史可法則被調出南京,督師江北,失去了在朝廷上的話語權。此後一年時間裏,弘光朝一直處在馬士英、阮大鋮等人與東林黨人的內鬥之中,軍國大事反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至極,整日躲在後宮中享樂,不聞政事,更是加速了弘光朝的糜爛。

不過,比朝廷中內鬥更嚴重的是,江北四鎮總兵有了“定策之功”後,權勢得到極大提升。從前江北四鎮一直受文官節制,但自從弘光皇帝登基後,四鎮總兵自恃“天子乃我輩所立”,開始變得驕橫跋扈,擁兵自重,進而挾制朝廷。史可法雖名義上是督師,但卻無法調動四鎮的兵馬,只能無奈地在江北四鎮爲爭奪地盤相互火拼的時候,充當調解員的角色。因此,弘光朝廷雖然表面上擁有百萬雄兵,可事實卻完全對軍隊失去了控制。

1645年,清軍南下,南明百萬大軍紛紛投降,弘光政權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就被擊潰了。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定策這個關鍵問題上的失誤。如果當時大臣們能放棄紛爭,上下一心,那麼無論是擁立哪位藩王,都不至於讓軍隊失去控制。皇帝本人再怎麼不濟,以南明所擁有的資源,無論如何也不會是這個結果。真是一步走錯,步步出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