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文帝對朱棣爲什麼會滿盤皆輸?是因爲朝中無將可用嗎?

建文帝對朱棣爲什麼會滿盤皆輸?是因爲朝中無將可用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難”的名義發動叛亂,公開向建文帝開戰。於是大明王朝進入一場慘烈的“南北戰爭”。這時候處於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經無多少大將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將領都歸順了朱棣,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建文帝朱允炆算來算去,就只有年已65歲的老將耿炳文可以委以重任,於是任命他爲北伐主帥,率領30萬大軍(其實只有13萬)北上討伐朱棣。

先說說耿炳文此人,他是明朝的開國大將,其名氣雖然和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藍玉等人無法相比,然而也是戰功赫赫,彪炳史冊。翻翻他的功勞簿看看吧。耿炳文算是朱元璋創業的第一批員工了,他是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他的父親耿君用跟隨朱元璋作戰,在長江戰死,耿炳文承續父親的職位,繼續爲朱元璋征戰。

建文帝對朱棣爲什麼會滿盤皆輸?是因爲朝中無將可用嗎?

耿炳文打仗的本領是槓槓的,公元1357年,耿炳文攻取張士誠的地盤長興,張士誠派李伯升率十萬大兵進行反撲。當時長興城內只有七千守軍,而朱元璋派來的援軍也被李伯升夜襲擊退,在這種岌岌可危的情況下,耿炳文不慌不忙,隨機應變,居然憑七千孤軍與十萬敵軍相持一個多月,“炳文嬰城固守,攻甚急,隨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後來在常遇春的配合下,擊潰李伯升的主力部隊,耿炳文還在追擊戰中殲滅敵軍五千多人。此戰使耿炳文威名遠揚,也讓他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以後歷次的大型戰役中,耿炳文一直是重要人物,他跟隨常遇春等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擊敗元朝大將乃兒不花,還南征雲南。手裏握着大把戰功,因此,朱元璋在論功行賞時,將耿炳文與徐達、常遇春等人並列,還因爲他的長興保衛戰而封他爲長興侯。

列舉這麼一大堆,只是說明:建文帝派遣耿炳文北上討伐朱棣應該是明智的,至少不是錯誤的,只有這樣的百戰名將才能勝任如此大任。然而,老將軍碰到了新情況。北上的部隊剛進入河北,進駐真定,就遭受挫折,駐守雄縣的前鋒九千多人被朱棣全殲,鄚州失守。

前期的失利,可能暴露了耿炳文的一個短板:善於防守,不善於進攻。善於消耗,不善於決戰。這個缺陷導致朝廷部隊進一步的失利,當時耿炳文手下大將張寶被俘,朱棣故意將其放回,放風說要進攻真定。耿炳文的軍隊分別駐紮滹沱河南北兩岸,一聽說真定將遭受攻擊,耿炳文慌忙將南岸部隊調往北岸,以保真定。然而,部隊剛剛渡河,朱棣的軍隊就發動奇襲,趁着耿炳文軍渡河時候隊列不整的情況,將其橫插截斷,耿軍大亂,自相踐踏,死傷慘重,“炳文軍不得成列,敗入城。爭門,門塞,蹈藉死者不可數計。”

然而,耿炳文畢竟是一代名將,他的部隊一旦成功收縮戰線,撤回真定城,就變得堅不可摧。朱棣連攻三日,真定城絲毫不動,穩如磐石。朱棣說:這是開國老將,打不過,我們撤,於是撤圍而走,“燕王知炳文老將,未易下,越三日,解圍還。”雖然一時戰敗,但此時真定城中尚有十萬大軍,固守不成問題。然而這時的金陵卻亂了陣腳,被一時的戰敗所嚇倒,居然認爲耿炳文無能,將其撤換,以李景隆代替,還找個理由逼其自殺。這一撤換極其要命,李景隆主導明軍,迎來更大的失敗,在白溝河慘敗,幾乎全軍覆滅。耿炳文至少守住了真定,李景隆卻一路敗退到山東濟南。後來又是李景隆打開金陵城門,主動投降朱棣。

如果建文帝繼續重用耿炳文,以制約燕王,戰局未必如後面那樣潰敗,而耿炳文一死,等燕王南下時,朝中已無大將可用。不要因爲一時的挫折而撤換能人,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能人在,總會出現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