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武舉分爲兩種,一種是高宗時期的“制舉”,專選軍事將領;另一種是武則天時期開始的“貢舉”,面向所有人選拔武士。雖然與文舉比較,其重要性不及文舉,武舉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舉的進士,但是也爲習武之人能夠入仕提供了一個跳板。那麼,唐朝的武舉考試,都要比試什麼呢?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1、射箭

中國曆代都很重視射箭。唐代也不例外。武制舉要考“平射”,“筒射”,這兩種射箭考試。

射箭考試所用的靶子稱爲“長垛”,是一面9米直徑的巨型布制靶子。靶子有五圈,中間一圈直徑1.8米,第二圈直徑3.6米,第三圈直徑5.4米,第四圈直徑7.2米,第五圈直徑9米,射距約爲157.5米。

平射的要求是箭的彈道平直,拋物線不能太大。

筒射比較特殊。所用的箭不過一尺長,合30釐米。這樣的長度是不可能拉滿弓的(三桂我身高1.75米,用的箭至少要80釐米)。因此要用到“筒”,即一條縱向從中間劈開的半片竹子,用繩子綁在右手手腕上,作爲短箭發射時的軌道。

武制舉由於側重文化考試,對於武藝要求沒那麼高,因此,平射和筒射只要十箭射中三箭這9米的巨型靶,就算過了。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第2張

武貢舉平射要考兩場,第一場要求連射30箭,每箭都要射中3環以內,第二場則是計分比賽,每人10箭,10箭全中中間的5環就是第一等;8箭中五環,2箭在二環以內即第二等;10箭不出三環即第三等;10箭不出四環即第四等。

平射筒射之後,還有馬射,所用的靶子尺寸只有15釐米長,9釐米寬,所用的弓是29.3公斤,還有步射,即在20米距離,對着鎧甲放箭。要保證儘快放箭,還要保證射穿鐵甲。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第3張

2、騎槍

在兩道土牆上放四個人偶,每邊兩個,每個人偶頭上都頂着一個長寬7.5釐米的木片,考生需要使用一支長5.4米,直徑4.5釐米的超長槍,騎馬從兩道土牆中間衝過,並打落兩邊人偶頭頂的木片,人偶不能倒。打落3塊以上爲一等,兩塊爲二等,一塊或沒有爲三等。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第4張

3、力量

臂力:用一根長5.1米,直徑10.5釐米的粗杆子,舉十次,舉完以後要能手握離杆底不過一尺的位置把杆子端起來。

負重:身上負重400斤,走20步。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第5張

唐朝大力士李元霸

4、外貌及智力

不管是文舉還是武舉,朝廷對官員的樣貌都是比較在意的,而且不僅要看臉,身高也要在1米8以上才能稱爲上等。而智力的話,主要由主考官問幾個問題,如果口齒清晰、思路清楚,即爲上等。

創於唐朝的武舉制度,都考些什麼? 第6張

唐朝大將郭子儀

武舉制度爲朝廷招攬人才提供了渠道,尤其是對於民間子弟來說,可以通過武舉進入官場,爲國效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