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侯峒曾滿門忠節,家風嚴明,英才輩出

侯峒曾滿門忠節,家風嚴明,英才輩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華漕鎮的諸翟老鎮,明代時稱紫隄村。紫隄侯氏東族世代且耕且讀,家風嚴明,英才輩出。

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堯封(1515~1598),字士隆,號復吾,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四十一歲在鄉試中考上舉人。隆慶五年(1571),五十七歲第六次赴京應試,終於考中進士,侯氏子弟隨之奮發攀登仕途。爲此,其父侯廷用(字汝舟)認爲全是關聖帝君顯靈之效,爲感恩擇地擴建家祠,安置關帝彩像,讓“神一家”擴展爲“神一鄉”,造福於大衆。

侯堯封官至監察御史,在官場掙扎了二十多年,始終兩袖清風。萬曆十八年(1590),乞老歸裏,時年七十四歲。隨着家庭成員的擴大,他以身作則,嚴明家風,希望建立一個正統規範的侯氏大家族。他時常教誨子女說:“不願爾等爲第一流官,但願爾等作第一流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十三日,他在紫隄村安然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侯峒曾的父親侯震暘(1569~1627),字起東,號吳觀。萬曆二十二年(1594),鄉試中舉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考中進士,官居吏部給事中。娶嘉定名士龔錫爵之女龔氏,生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三個兒子同取秀才,被江蘇學使譽爲“江南三鳳”。

侯峒曾滿門忠節,家風嚴明,英才輩出

天啓五年(1624),侯峒曾也中進士。僅五十三年間,侯家四代三中進士,名聲大振。

慷慨出征

崇禎十一年(1638),侯峒曾出任提督學政江西布政司右參議兼按察司僉事。五年後,調任浙江按察使司左參政。崇禎十六年(1643)十一月,侯峒曾稱病辭官,決意回鄉。

崇禎十七年(1644)春,農民起義軍以星火燎原之勢,一舉攻佔北京城,明王朝從此崩潰。清軍趁機入主中原,定北京爲“大清”新都城。

清王朝建立後,清軍向江南攻城略地,遭到江南民衆強有力的抵抗。滿洲貴族正陶醉於自身力量的強大,瘋狂地大開殺戒。順治二年(1645),在爆發“揚州十日”、“江陰八十一日”之後,清軍先後攻克南京、蘇州,摧毀南明弘光政權,直逼上海地區。

閏六月十二日,清廷《薙髮令》下達,嘉定士子與民衆抗暴政的起義驟然爆發了。

各路消息傳到紫隄村,在病牀上的侯峒曾告誡侯氏子孫:“四郊多壘,鄉大夫之恥也。吾家世受國恩,餘雖儒生,不能荷戈先驅,然捐生報主,實爲素心也。區區桑梓之地,夫復何辭?”他連夜擬定計策,派人轉告住在嘉定縣城的兒子侯玄演與侯玄潔,要求兄弟倆速將手書戰書張貼城門口,激勵嘉定民衆,並捐錢犒勞焚船壯士。

閏六月十六日,清軍騎兵逼近嘉定城門。侯玄演、侯玄潔率衆登上城樓,揮旗擊鼓,激勵數十支民間武裝出城迎戰。結果遭受失敗,僅有七人返回城中。侯峒曾聞聽戰況,感到形勢已到極爲嚴峻的關頭,急忙給嘉定摯友黃淳耀寫信,請其從戎應戰,挽救敗局。

閏六月廿二日清晨,侯峒曾率領家人家人接按約剛按約彙集在祖墳墓園,宣誓出征。母親龔恭人深明大義,率媳婦們取出所有首飾,遞交給侯峒曾,並亮着嗓門說:“給吾兒犒軍了!”侯峒曾整隊出發,奔赴嘉定縣城。沿途四鄉百姓聞訊紛紛出門迎送,集隊相隨。

這一天,嘉定城樓上高矗起了“嘉定恢剿義師”的大旗,守城義兵有十萬之衆。侯峒曾與黃淳耀被公推爲義師首領。

絕纓家書

侯峒曾親自把守首縣城東門和北門,年僅26歲的侯玄演和25歲的侯玄潔爲左右手。在酷暑之中,侯氏父子捐盡資財,置備守城器材,疏通糧草來源,制定防禦條約,統管全城軍民。

清軍重重圍困着嘉定城,清軍副將李成棟不時鼓譟攻城。嘉定守城義兵孤軍作戰,此時面臨糧盡彈絕,形勢日趨危急。義勇們依舊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以威武不屈的精神堅守着自己的家園和氣節。

閏六月二十六日,侯峒曾登上城牆,只見城外天地空蕩蕩,終日不見鄉民蹤影。回到房中,即取來筆墨,致信侯玄汸、侯玄涵,令設法籌款,送嘉定城救急。想起近日侯岐曾力勸年近80的老母親避居紫隄村舊宅時,龔太恭人曾說:“我老而不死,倒能看到兒孫爲國犧牲!我不久將繼至,我兒,加勉!”因此,在信末特意叮嚀侯玄瀞要全力照顧好龔太恭人。這封書簡,全文323個字,雖倉卒間走筆,但仍行款齊整,書法遒勁,有幸被後人保存至今,名《與侄書》(又稱《絕纓書》,今由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

壯烈殉難

面對危局,侯峒曾四處聯絡,盼望有援軍前來解圍,可是終日不見可靠信息。

七月初一,李成棟率兵用火炮猛烈地轟炸嘉定城的東北角城頭。侯峒曾沉着地整飭鄉勇,悄然無動,而當清兵有半數渡過北門護城河倉橋時,他令城門下安置的“大將軍炮”伺機予以反擊。只見清軍中頓時亂了陣腳,落水者不計其數。

七月初三日,清軍從太倉來了援兵,大舉攻打東門,仍然久攻難破。於是,動手挖掘地道,企圖穿越城牆。侯峒曾率衆忙澆熱油,運人糞,灌入掘開的地道,用長矛刺向洞口,奮力阻擋,又將清軍擊退。

七月初四日五更時分,忽降暴風驟雨,嘉定城內積水盈尺。鄉勇手中的弓箭用完,只有用磚頭、石塊投擊來犯之敵。暴雨剛止,清軍又發動炮擊,密如雨下,大批清兵踩着雲梯趁機破城。

侯峒曾眼看孃舅家的龔孫玹身受七處重傷,力竭陣亡。頓時怒火中燒,拔劍吶喊。侯玄演、侯玄潔匆匆奔來,急問父親:“如何是好?”侯峒曾答道:“與城共存亡,一死而已。還用問嗎!”他命兩個兒子先撤下。侯氏兄弟倆卻誓死不從。侯峒曾不由長嘆:“嘉定城亡,我何忍獨存。所痛者是全城百姓啊,要遭殃了!”揮手驅散衆人,匆匆返回“秬園”家中。

侯玄演和侯玄潔急步追上,勸說父親:“你非守土之臣,暫且忍一忍,以圖再舉。”侯峒曾不應,徑直走進侯氏祖祠,恭敬拜辭。兩個兒子相隨禮拜後,懇求父親趕快出走。侯峒曾喊着說:“我死志已決,不必多言了。祖母健在,你們應代我好好侍奉,爲何光戀我?”兩個兒子懇求同死。侯峒曾神情激昂:“你們隨我而死,並非盡孝。走吧!”說罷,大步走向後園的葉池,仰天長嘆高呼:“吾頭儘可斷,吾節不可移。”縱身一躍,投水自沉。

耳聞父親誓言震天,侯玄演悲痛欲絕,對侯玄潔說:“我是長子,從義是份內事,兄弟你快走!” 侯玄潔爭辯:“兄長!你是長房長孫,要恪守宗祠,傳承家族。由我從義才適當啊!”兄弟倆爭執不下,慨然相抱,同呼:“我等頭儘可斷,節不可移!”一轉身,竟相繼投水,慷慨殉難。

清軍蜂擁衝入城內縱火、搶掠、屠殺。嘉定城內外血流成河,史稱“嘉定三屠”。

滿門忠節

嘉定城破之時,侯岐曾正巧送母親避亂,倖免遭大禍。各處倖存的侯氏家人先後回到紫隄村隱居。倖存的還有龔太恭人,侯峒曾夫人李氏,侯岐曾夫人金氏、妾劉氏、嫗陳氏、婢徐氏、小婢長春,侯岐曾長子侯玄汸及妻子寧若生,次子侯玄泓及妻子孫氏、未婚妻章有渭,三子侯玄瀞及其妻張氏,侯玄演之妻姚嬀俞,侯玄潔之妻龔氏,侯岐曾幼子侯玄洵之妻夏淑吉等。龔太恭人得知孃家親眷、夫家子孫一個個在戰火中慘死,悲痛欲絕,但又堅定地對李氏說:“如今我尚存一兒子,你也還有個兒子,侯家香火不絕!”並率領家人含悲爲親人一一收屍落葬。衆人爲之振奮,誓爲侯氏保孤、撫老、守寡。

清順治三年(1646)三月,侯元瀞避居在侯氏老宅院西側的歲寒亭,晝夜奮筆疾書,回顧父親生平事蹟,泣血編寫出《年譜》三卷。清兵追捕而來,侯玄汸幫助侯玄瀞出逃,後轉到杭州靈隱寺守戒,自己改名換姓,四處流浪。六月間,侯峒曾夫人李氏得知嘉定城內的孃家人已被清兵滿門殺絕,悲憤不已,決意殉節。她給婢僕留下遺書,懇求各自設法避難,還特意在東廂房右牆角下埋藏五百金,並給老僕柳恩單獨留遺書,拜託其照料年幼的孫兒。

順治四年(1647),侯岐曾爲保護好友陳子龍,遭清兵捕殺。龔太恭人投池水殉節,侯岐曾妾劉氏、侯玄泓妻孫氏等相隨自殺身亡。夏淑吉等料理後事,又將婆婆金氏接來奉養。歲寒亭成爲侯家寡婦們的共同歸宿。順治十八年(1661),夏淑吉、姚嬀俞、龔氏、盛韞貞相繼去世。康熙十三年(1674),合葬在“侯家墳山”節孝阡,人稱“侯氏四貞”。爲避遭劫難,紫隄村侯氏後人大多改姓楊或姓徐,相約不應試入仕奉清廷,以務農力耕或設教賣畫、治史學問、撰修志書等方式生存,寧可一生布衣,保持本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官府追諡侯峒曾爲“忠節公”,專諡批文寫道:“明鼎既遷,危城不守,孤忠殉國,名亦不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