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參知政事的行政官員人數有多少?都分別是做什麼的

參知政事的行政官員人數有多少?都分別是做什麼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唐代初年宰相加銜。唐初以三省長官爲宰相,但不輕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員另加官銜爲宰相,參知政事就是加銜之一。唐中葉以後不再使用。宋初沿襲唐制,以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宰相。乾德二年(964)又設參知政事(簡稱參政)爲副相。開寶六年(973),參知政事始得與宰相於政事堂同議政事,職權、禮遇接近於宰相。宰相出缺時,代行宰相職務。元豐改制廢參知政事,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和尚書左、右丞以代。建炎三年(1129)又改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爲參知政事,廢尚書左、右丞,直至宋亡。南宋參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籤書)樞密院事等,或由知樞密院事等兼(權)參知政事。參知政事和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以及樞密使、副使、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等,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

隨着宰相名稱和宰輔機構的反覆改變,參知政事的官稱也有數次變化。神宗改制後,廢參知政事,以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爲副宰相,代其任。建炎三年(1129)復改門下、中書二侍郎爲參知政事,省去尚書左、右丞。以後沿襲不變。

參知政事的行政官員人數有多少?都分別是做什麼的

與兩宋宰相名稱相比,參知政事的改稱只有一次。即從元豐五年(1082)至建炎三年(1129)之間的改稱,共47年。在兩宋將近320年的歷史中,是十分短暫的一瞬。與參知政事一樣,他們仍然被簡稱爲“執政”。

參知政事協助宰相處理中樞事務有兩種方式:一是幾位參知政事並無具體分工,通盤協助宰相處理各方面政務;一是幾位參知政事有了具體分工,各負責某一方面政務。前者稱爲“通治省事”,後者稱爲“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慶曆四年(1044)八月,仁宗聽從參知政事范仲淹的建議,“命參知政事賈昌朝領天下農田,范仲淹領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條上。”(《長編》卷151)這是最初的“分治省事”,然僅僅是對朝廷關心的個別政務做重點劃分,並不是對所有的政務做一一劃分。南宋時有過一次較全面的“分治省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5“參政分治省事”條載:

元豐官制,尚書左右丞分治六曹。後以爲皆執政官,乃令通省治事。紹興四年,張魏公再入省府,上諭魏公曰:“朕於三四大臣,皆當分委。張浚可專治軍旅,胡鬆年可專治戰艦,如財用亦須委一大臣。”後魏公相,不果行。七年,魏公獨相。三月,詔尚書省常程事權令參知政事分治。於是,張全真治吏、禮、兵房,陳去非治戶、刑、工房。九月,魏公免,復詔三省事令參知政事權輪日當筆,更不分治常程事。埈除相如故。自是,參知政事復通治省事矣。

參知政事的行政官員人數有多少?都分別是做什麼的 第2張

參知政事最少設一員,最多設四員。如元豐改制後,以門下、中書二侍郎和尚書左右丞爲副宰相,就是設四員的例子。通常則在二三員之間,南宋後期,三員成爲定製。李心傳《朝野雜記》乙集卷13“參知政事併除三員”條說:“參知政事,自乾德以來止除二員或一員而已。嘉泰三年,謝子肅初免相,許深甫爲參知政事,既命陳勉之以樞長兼權,俄又除袁起巖,蓋三員也。時朝廷未置相,故勉之以員外兼,此亦國朝所未有。嘉定初,又命雷季仲、婁彥發、樓大防,亦三員,遂爲故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