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機會,但是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機會,但是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在大明總兵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了。雖說入的只是一座山海關,改變的卻是整個中國的歷史。這一年關外的清朝順治帝也搬進了紫禁城,並重新舉行了登基大典,預示着清廷想做中原的主人。也是在這一年,明朝崇禎帝面對即將入城的李自成大順軍,選擇了自縊而亡,這一刻起,大明算是亡了。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機會,但是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大明失去北京,失去了北方大片國土,可是南方依然在漢人手裏,於是明朝的宗室子弟們在江南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權,他們與農民軍和解,不斷着抗擊清軍的入侵,前後持續了近40年,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南明時期。其實在這段時間中,他們有3次翻盤的機會,可惜被他們自個給耽擱了。

我們先看第一次機會,南明有好幾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最後一位是永曆帝,永曆政權在抗清鬥爭中曾取得不錯的成績,差一點就成中興之像。永曆政權初期一直被清軍追着打,眼看就像其他南明政權一樣要玩完了,好在這時,永曆朝廷變得聰明起來。原先,農民起義軍大順和大西都不被南明承認,當清軍攻打農民軍時,南明政權還希望清軍剿滅這些“盜賊”,真是可笑的想法。

永曆朝廷覺得長久下去定要滅亡,於是決定“招安”,和農民軍合作共同抗清。首先就是大順軍,李自成死後,大順軍羣龍無首,被清軍追着打,但他們依然堅持抗清。可是打仗這事吧,沒組織是不行的,靠單打獨鬥堅持不了多久,於是乎面對南明的“邀請”,他們欣然接受。永曆政權與殘餘的大順軍合二爲一,實力大增,面對清軍不再是防守,而是主動進攻。

當時大順軍的殘餘勢力主要有郝搖旗、劉體純(均爲李自成部將)和高一功(李自成妻弟)、李過(李自成侄子)率領的兩支隊伍。新的永曆大軍向清軍發起數次反攻,連續取得了多次勝利,全國各地的抗清運動一時進入高潮。隨後收復川、滇、黔、湘、粵、桂、贛七省,如果局勢繼續好轉,永曆帝將永載史冊成爲中興大明的偉大君主。

不過歷史總會在你得意之時跟你開個玩笑,正當局勢一片好轉之機,永曆政權內部卻出現了危機,這幾乎成了歷史的定律,每當國破家亡之時,總有一些人爲了私利而置國家安危與不顧。永曆朝廷的內鬥把農民軍給排擠了出去,氣的郝搖旗等人撤軍回湖北,與永曆朝廷徹底劃清界限。清軍趁機擴大了戰果,又把永曆帝趕到了西南。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機會,但是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2張

這時的永曆政權眼看就要完了,不過上天又給了它一次機會,也是給南明的第二次機會。另一支農民軍,大西軍,來到了永曆帝的身邊。其時大西軍在孫可望、李定國的帶領下佔據雲南全境,走投無路的永曆帝接受了他們的“投誠”。公元1625年,李定國“兩闕名王,天下震動”,打的清軍懷疑人生,很多軍隊一聽李定國要來,嚇得立馬捲鋪蓋走人,這時的清廷都考慮與其和談,退出江南。

不過,歷史又得開玩笑了。孫可望見李定國聲望超過自己,便坐不住了,開始處處掣肘李定國,最後竟派兵攻打李定國,可他不是李定國的對手,戰敗後投降了清軍。這段內鬥的時間又讓清軍捲土重來,白白喪失了戰果。孫可望投降後,清軍盡知雲貴虛實,不僅第二次機會喪失了,還愈發的危險。最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南明算是亡了,只剩下一個臺灣島。

當然,歷史開了兩次玩笑,也給了第三次機會。順治十六年,延平王鄭成功親率十七萬大軍,傾巢而出,揮師北上,一舉攻下崇明島,接着沿江而上,一路直下瓜洲、鎮江,隨後便將南京城圍得水泄不通。鄭成功本想讓南京守將投降,便同意清朝兩江總督郎廷佐的三十天後投降,顯然鄭成功過於自信了,中了郎廷佐的拖延之計。後來清軍援軍趕到,鄭軍不敵,只得退守廈門。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機會,但是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3張

鄭成功北伐之時寫了一首詩,便是《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可惜的是這成了鄭成功的絕唱,成了南明的絕唱,三次翻盤機會都沒有抓住,而且原因都是因爲自身,不得不叫人哀嘆。南明的機會用完了,漢人的機會也用完了,此後的200多年間都被滿清統治着,直到辛亥革命,漢人才重新成爲自己土地上的主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