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吳越民族: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

吳越民族: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越民族,我國古族名,是百越的一支。吳越民族是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帶建立強大的越國,共傳8代,歷160多年,與當時中原國家會盟,雄視江淮地區,號稱“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吳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衆多的支系。故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

據《呂氏春秋·知化篇》記載:“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壤交道屬,習俗同,言語通”,《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說:“……吳與越共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有關吳越文化的詳細記載是從春秋始,確切講是從句吳王壽夢(前585年)始,當時的句吳在壽夢的領導下開始強盛起來,他通過“朝周,適夢,觀諸侯禮樂”等一系列的外交活動,讓中原人認識自己的國家。也就是此時起,吳越兩國成了晉楚相鬥的國家,也因此而進入了逐鹿中原的角逐。

在壽夢以前,吳越民族一直在被北人視爲“蠻荒”之地的南方平原上,他們“水行山處,斷髮文身,以楫爲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地廣人稀,火耕水耨飯稻羹魚,不憂飢餒”地生活着,並不被北方民族所瞭解,故一直被視爲“蠻荒”之族。但當這個“蠻荒”之族日益強大後,他們又深感威脅,使出一切解數來壓制和分化它。

吳越人性格形成與他們所創造的文化密切相連。吳字的甲骨文形成“魚”古音“吳與“魚”同音同義。魚是水族,吳越民族用魚爲姓,以水爲生,從而有了斷髮文身的文化。柔和的水,魚樣的身,沒有任何羈絆。這樣的民族無拘無束就有了溫和、超脫而空靈,脆柔、變通而圓滑,既敏慧、巧智又多疑、遲愚。正像《漢書·卷六十四》中所說的“越人愚憨輕薄,負約反覆,其不可用天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越人性脆而愚……”

吳越民族: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

其實北人視爲愚,只是說越人不可訓,此愚沒有呆笨之意。因爲從南方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吳越民族的兵器、農具、陶器等無不透出聰慧和靈氣。

製陶

就陶器上的幾何花紋看,吳越人的刻文細緻而美麗。北人的則粗且硬。強南北柔可渭分明。從文字上看,吳越古文花俏,被人稱爲“鳥篆”,反之北人的文字雄健。從兵器上看,吳王戈、越王劍,天下之絕。那小巧的魚腸劍可以從袖中飛出,這是被當年騎馬挎大刀的中原人大爲歎服的。吳越人就是在創造這些細膩文化的同時,形成了他們堅韌、忍讓的性格。

石器

同樣在新石器時代,吳越民族就創造了便於使用的長柄農具。他們就是用這種裝上木柄的功效高於無柄兵器的農具,馴化了野生稻,成爲稻米文化的創始民族。一個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大自然的民族,就有了那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和性格。

吳越民族: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 第2張

紡織和蠶桑

吳越人的紡織和蠶桑,在歷史上記載較多且聲譽極佳。紡織葛麻和種桑養蠶是女人的天職。都說南方婦女水靈秀氣而十指靈巧,這與她們創造的紡織、蠶桑文化分不開。一個浣紗女西施,那勤勞、樸實,又深明大義,忍辱負重就是吳越人性格的典範。

建築

從吳越人喜住幹欄式樓房到吳王造宮、越王建城,這種建築文化又使這個民族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自豪感,從而形成了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妨礙了民族的進步(夜郎國是百越民族的一個分支)。

飲食文化

縱觀吳越民族的文化創造,無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這與他們的飲食文化分不開。漢晉著作說“楚越水鄉,足螺魚鱉……民多采捕積聚……煮而食之”(《史記·貨殖列傳》又“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生活在水鄉的吳越民族魚是常食之物,而食魚之人多聰慧。至今還有這種說法。

吳越的發展史是一部充滿狼煙的戰爭史。從不被重視的“蠻夷”之族到被中原民族承認,後來又先後稱霸中原,以致讓中原人受到威脅而被排斥分化,其中還摻雜着多年的吳與越兩個同宗又同族的窩裏鬥。每一頁都血淚斑斑,狼煙滾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吳越人形成了好戰、好猜忌又爭強好勝的性格。

從壽夢王的通達和與人爲善去“朝周、適楚”到越王勾踐以死士挑戰“銳兵任死”。從楚與晉分別利用吳越相爭到越滅吳,而楚滅越。從此吳越進入了被外族統治的境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