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那個“平凡的世界”背後的真實的路遙

那個“平凡的世界”背後的真實的路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個“平凡的世界”背後的真實的路遙

圖爲當代著名油畫家靳之林的作品《陝北情懷》。“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即便你沒看過《平凡的世界》,應該聽說過正在熱播的同名電視劇,有多少人當初被這本史詩般的小說感動的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爲苦難的生活,也爲不屈的奮鬥。

有人說作者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鬥的傳奇人生,他是衆多草根階層通過個人奮鬥改變自身命運的典範。”今天推薦一篇他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儘管創作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爲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1

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

在我的創作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我知道這習慣不好,也曾好多次試圖改正,但都沒有達到目的。這應驗了那句老話:積習難改。既然已經不能改正,索性也就聽之任之。在某些問題上,我是一個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在凌晨兩點到三點左右入睡,有時甚至延伸到四點到五點。天亮以後才睡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午飯前一個鐘頭起牀,於是,早晨纔算開始了。

午飯前這一小時非常忙亂。首先要接連抽三五支香菸。我工作時一天抽兩包煙,直抽得口腔舌頭髮苦發麻,根本感覺不來煙味如何。有時思考或寫作特別緊張之際,即便顧不上抽,手裏也要有一支點燃的菸捲。因此,睡眠之後的幾支煙簡直是一種神仙般的享受。

用燙湯的水好好洗洗臉,緊接着喝一杯濃咖啡,證明自己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真正的早晨。這時,才徹底醒過來了。

那個“平凡的世界”背後的真實的路遙 第2張

午飯過後,幾乎立刻就撲到桌面上工作。我從來沒有午休的習慣,這一點像西方人。我甚至很不理解,我國政府爲什麼規定了那麼長的午睡時間。當想到大白天里正是日上中天的時候,我國11億公民卻在同一時間都進入夢鄉,不免有某種荒誕之感。又想到這是一種傳統的民族習性,也屬“積習難改”一類,也就像理解自己的“積習”一樣釋然了。

整個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時間,除過上廁所,幾乎在桌面上頭也不擡。直到吃晚飯,還會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飯後有一兩個小時的消閒時間,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讀當天的主要報紙,這是一天中最爲安逸的時刻。這時也不拒絕來訪。夜晚,當人們又一次入睡的時候,我的思緒再一次活躍起來。如果下午沒完成當天的任務,便重新伏案創作直至完成。然後,或者進入閱讀(同時交叉讀多種書),或者詳細考慮明天的工作內容以至全書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問題,並隨手在紙上和各式專門的筆記本上記下要點以備日後進一步深思。這時間在好多情況下,思緒會離開作品,離開眼前的現實,穿過深沉寂靜的夜晚,穿過時間的隧道,漫無邊際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無論如何要讀書,這是最好的安眠藥,直到睡着後書自動從手中脫離爲止。

第二天午間醒來,就又是一個新的早晨了。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寫作過程中,我的早晨都是這樣從中午開始的。對於我,對於這部書,這似乎也是一個象徵。當生命進入正午的時候,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一般充滿青春的朝氣投身於其間。

2

小說《人生》發表以後,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無數的信件從全國四面八方蜂擁而來,來信的內容五花八門。除過談論閱讀小說後的感想和種種生活問題文學問題,許多人還把我當成了掌握人生奧妙的“導師”,紛紛向我求教:“人應該怎樣生活”,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規定我必須趕幾月幾日前寫信開導他們,否則就要死給我看。與此同時,陌生的登門拜訪者接踵而來,要和我討論或“切磋”各種問題。一些熟人也免不了亂中添忙。刊物約稿,許多劇團電視臺電影製片廠要改編作品,電報電話接連不斷,常常半夜三更把我從被窩驚醒。一年後,電影上映,全國輿論愈加沸騰,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沒了。另外,我已經成了“名人”,親戚朋友紛紛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讓我說情安排他們子女的工作,似乎我不僅腰纏萬貫,而且有權有勢,無所不能。更有甚者,一些當時分文不帶而周遊列國的文學浪人,衣衫襤褸,卻帶着一臉破敗的傲氣莊嚴地上門來讓我給他們開路費,以資助他們神聖的嗜好,這無異於趁火打劫。

也許當時好多人羨慕我的風光,但說實話,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條縫趕快鑽進去。

我深切地感到,儘管創作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爲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我不能這樣生活了。我必須從自己編織的羅網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絕非聖人。我幾十年在飢寒、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曆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我爲自己牛馬般的勞動得到某種回報而感到人生的溫馨。我不拒絕鮮花和紅地毯。但是,真誠地說,我絕不可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長期滿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爲充實。這是我的基本人生觀點。細細想想,迄今爲止,我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寫《人生》初稿的20多天。在此之前,我28歲的中篇處女作已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正是因爲不滿足,我才投入到《人生》的寫作中。爲此,我準備了近兩年,思想和藝術考慮備受折磨;而終於穿過障礙進入實際表現的時候,精神真正達到了忘乎所以。記得近一個月裏,每天工作18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暢通,嚴重時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長犯了疑心,給縣委打電話,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怕要尋“無常”。縣委指示,那人在寫書,別驚動他(後來聽說的)。所有這一切難道不比眼前這種浮華的喧囂更讓人嚮往嗎?是的,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着較爲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該重新揚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那麼,我應該怎麼辦?

有一點是肯定的,眼前這種紅火熱鬧的廣場式生活必須很快結束。即便變成一個純粹的農民,去農村種一年莊稼,也比這種狀況於我更爲有利。我甚至認真地考慮過回家去幫父親種一年地。可是想想,這可能重新演變爲一種新聞話題而使你不得安寧,索性作罷。

但是,我眼下已經有可能冷靜而清醒地對自己已有的創作作出檢討和反省了。換一個角度看,儘管我接連兩屆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小說和電影都產生了廣泛影響,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爲了取悅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如果爲微小的收穫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最渺小的作家常關注着成績和榮耀,最偉大的作家常沉浸於創造和勞動。勞動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標。人類史和文學史表明,偉大勞動和創造精神即使產生一些生活和藝術的斷章殘句,也是至爲寶貴的。

勞動,這是作家無義反顧的惟一選擇。

但是,我又能幹些什麼呢?當時,已經有一種論斷,認爲《人生》是我不能再逾越的一個高度。我承認,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可能只會有一個最爲輝煌的瞬間—那就是他事業的頂點,正如跳高運動員,一生中只有一個高度是他的最高度,儘管他之前之後要跳躍無數次橫杆。就我來說,我又很難承認《人生》就是我的一個再也躍不過的橫杆。

3

在無數個焦慮而失眠的夜晚,我爲此而痛苦不已。在一種幾乎是純粹的渺茫之中,我倏然間想起已被時間的塵土埋蓋得很深很遠的一個早往年月的夢。也許是20歲左右,記不清在什麼情況下,很可能在故鄉寂靜的山間小路上行走的時候,或者在小縣城河邊面對悠悠流水靜思默想的時候,我曾經有過一個念頭:這一生如果要寫一本自己感動規模最大的書,或者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40歲之前。我的心不由爲此而顫慄。這也許是命運之神的暗示。真是不可思議,我已經埋葬了多少“維特時期”的夢想,爲什麼唯有這個諾言此刻卻如此鮮活地來到心間?

幾乎在一剎那間,我便以極其嚴肅的態度面對這件事了。是的,任何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某種抱負的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會有過許多理想、幻想、夢想,甚至妄想。這些玫瑰色的光環大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變遷而消散得無蹤無影。但是,當一個人在某些方面一旦具備了某種實現雄心抱負的條件,早年間的夢幻就會被認真地提升到現實中並考察其真正復活的可能性。

經過初步激烈的思考和論證,一種頗爲大膽的想法逐漸在心中形成。我爲自己的想法感動吃驚。一切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爲什麼又不可能呢!

我決定要寫一部規模很大的書。

在我的想像中,未來的這部書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滿意的作品,也起碼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作品。

說來有點玄,這個斷然的決定,起因卻是緣於少年時期一個偶然的夢想。其實,人和社會的許多重大變數,往往就緣於某種偶然而微小的因由。即使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驚心動魄的歷史大事變,起因卻也是在南斯拉夫的一條街巷裏一個人刺殺了另一個人。幻想容易,決斷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決斷變爲現實卻是無比困難。這是要在自己生活的平地上堆積起理想的大山。我所面臨的困難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缺乏或者說根本沒有寫長卷作品的經驗。迄今爲止,我最長的作品就是《人生》,也不過13萬字,充其量是部篇幅較大的中型作品,即使這樣一部作品的寫作,我也感到如同陷入茫茫沼澤地而長時間不能自拔。如果是一部真正的長篇作品,甚至是長卷作品,我很難想像自己能否勝任這本屬巨人完成的工作。是的,我已經有一些所謂的“寫作經驗”,但體會最深的倒不是歡樂,而是巨大的艱難和痛苦,每一次走向寫字檯,就好像被綁赴刑場;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像害了一場大病。人是有惰性的動物,一旦過多地沉湎於溫柔之鄉,就會削弱重新投入生活的勇氣和力量。要從眼前《人生》所造成的暖融融的氣氛中,再一次踏進冰天雪地去進行一次看不見前途的遠征,耳邊就不時響起退堂的鼓聲。

那個“平凡的世界”背後的真實的路遙 第3張

走向高山難,退回平地易。反過來說,就眼下的情況,要在文學界混一生也可以。新老同行中就能找到效仿的榜樣。常有的現象是,某些人因某篇作品所謂“打響”了,就坐享其成,甚至吃一輩子。而某些人一輩子沒寫什麼也照樣在文學界或進而到政界去吃得有滋有味。可以不時亂七八糟寫點東西,證明自己還是作家,即使越寫越乏味,起碼告訴人們我還活着。到了晚年,只要身體允許,大小文學或非文學活動都積極參加,再給青年作者的文章寫點序或題個字,也就聊以自慰了。

4

但是,對於一個作家,真正的不幸和痛苦也許莫過於此。我們常常看到的一種悲劇是,高官厚祿養尊處優以及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於創造力的生命。當然,有的人天性如此或對人生沒有反省的能力或根本不具有這種悟性,那就另當別論了。動搖是允許的,重要的是最後能不能戰勝自己。

退回去嗎?不能!前進固然艱難,且代價慘重,而退回去舒服,卻要吞嚥人生的一劑致命的毒藥。

還是那句屬於自己的話:有時要對自己殘酷一點。應該認識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嚴峻的牛馬般的勞動,無論作爲作家還是作爲一個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將終結。

最後一條企圖逃避的路被堵死了。

我想起了沙漠。我要到那裏去走一遭。

我對沙漠—確切的說,對故鄉毛烏素那裏的大沙漠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或者說特殊的緣分。那是一塊進行人生禪悟的淨土。每當面臨命運的重大抉擇,尤其是面臨生活和精神的嚴重危機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向毛烏素大沙漠。

無邊的蒼茫,無邊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個星球,嘈雜和紛亂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聞天籟之聲。此間,你會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來觀照生命,觀照人類的歷史和現實。在這個孤寂而無聲的世界裏,你期望生活的場景會無比開闊。你體會生命的意義也更會深刻。你感到人是這樣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議的巨大。你可能在這裏迷路,但你也會廓清許多人生的迷津。在這單純的天地間,思維常常像洪水一樣氾濫。而最終又可能在這氾濫的思潮中流變出某種生活或事業的藍圖,甚至能明瞭這藍圖實施中的難點易點以及它們的總體進程。這時候,你該自動走出沙漠的聖殿而回到紛擾的人間。你將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無所顧忌地去開拓生活的新疆界。

現在,再一次身臨其境,我的心情仍然像過去一樣激動。赤腳行走在空寂逶迤的沙漠之中,或者四肢大展仰臥於沙丘之上眼望高深莫測的天穹,對這神聖的大自然充滿虔誠的感恩之情。儘管我多少次來過這裏接受精神的沐浴,但此行意義非同往常。雖然一切想法都在心中確定無疑,可是這個“朝拜”仍然是神聖而必須進行的。

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其實是一次命運的“賭博”(也許這個詞不恰當),而賭注則已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

儘管我不會讓世俗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作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這其間,我得在所謂的“文壇”上完全消失。我沒有才能在這樣一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還能像某些作家那樣不斷能製造出許多幕間小品以招引觀念的注意,我恐怕連寫一封信的興趣都不再會有。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的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逝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

 摘自路遙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

作者介紹

路遙,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着‘農村味’又帶着‘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爲“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爲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爲一個沉浮在他心裏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裏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