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琅琊溪》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琅琊溪》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琅琊溪

歐陽修 〔宋代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譯文

《琅琊溪》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積雪融化,匯入小溪水位不斷上漲。遊客們漫步於橫跨在溪上的簡易木橋去到對岸。

不知道這溪水的源頭離這兒是遠是近,只看見那山中的落花從水上流出。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作者擔任滁州(今安徽省境內)太守期間。公元1045年(北宋仁宗慶曆五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對琅琊山上的佳麗景點,非常欣賞並有品評,寫下了組詩《琅琊山六題》,題詠六處勝景:歸雲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覺方丈。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賞析

此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流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琅琊溪》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首句點題並暗示了時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漲。接下來點明作者是喜歡遊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這邊的風景還要看那邊的風景,這樣小橋就成了兩邊的中介。當然臨溪觀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緻。

作者站在橋上,凝望着遠處潺潺而來的溪水,不禁對溪水的源頭到底在哪裏心生疑問。這也是好遊玩的人的一種好奇心的體現。而最後一句給出了一個詩意的回答:雖然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地方,因爲從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開發,即“鑿石引泉,酬其流以爲溪。”這條溪被命名爲“琅琊溪”,可謂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幾萬斯年”(唐獨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歷史上亦有“溪山”之稱。此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琅琊溪冬去春來,雪融水漲的畫面,並狀寫了遊人們爲欣賞這美麗的山水而渡溪過橋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對此美景的喜愛。結尾兩句從溪水飄流落花來寫溪流之源頭,因見有山中落花從水上流出,源頭當在山中無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這兩句實寫山花隨流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以實喻虛,充分引發了讀者的想象。整首詩以寫景爲主,融情於景,首尾圓合,表達了詩人對山水自然的喜愛之情和惜春之感。後兩句虛實相生,富有宋詩的理趣之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