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憶昔》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憶昔》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憶昔

陸游 〔宋代〕

憶昔從戎出渭濱,壺漿馬首泣遺民。

夜棲高冢占星象,晝上巢車望虜塵。

共道功名方迫逐,豈知老病只逡巡。

燈前撫卷空流涕,何限人間失意人。

譯文

《憶昔》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回憶往日曾隨軍強渡渭水,在馬背上看着遺民提着酒漿對我們哭訴。

夜裏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戰車上眺望着胡虜逃跑的煙塵。

都認爲功名屈指可得,誰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獨自徘徊。

一盞青燈下握着書卷徒然痛哭,怎會想到竟是這世上的失意之人。

創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陸游接受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赴南鄭(漢中)襄贊軍務,遂在當時的抗金重地南鄭過了一段令他畢生難忘的軍旅生活。詩人晚年,寫了相當多的詩詞回憶他這段軍旅生活,這首詩就是其中一首。此詩寫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當時詩人處於閒職,以中奉大夫銜提舉衝祐觀。

賞析

“憶昔”這個題目,一般地說都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對昔日生活的回顧和由此產生的感想。這首詩即分兩部分來寫。

《憶昔》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前兩句寫初到南鄭。從南鄭跨越秦嶺,出大散關,即臨渭河,所以說“出渭濱”。首句寫作者當年曾隨軍強渡渭水,次句寫關中百姓慰問宋軍,並向他們泣訴在被佔區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軍收復失地。三四句寫在南鄭的活動。這兩句用“晝”“夜”概括全天活動,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準備工作的熾烈感情。

後四句是憶後的悲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認爲”功名屈指可待來展示詩人當年的壯志。“豈知老病只逡巡”,用“沒有料到”作轉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轉直下,至末二句則與前半首形成鮮明對比。如今他一邊撫摸書卷,一邊流淚。詩人燈下披覽史書,聯想自己,不由得悲從中來。

此詩在章法上,每兩句構成一個小的意羣,再由這四個鏈條組成全篇,結構天成,思路精密。語言運用上,作者深於錘鍊,比如“壺漿馬首泣遺民”,一句三意,寫盡了北方遺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寫眼前,不僅表現了一個“老病”者的行動特徵,而且刻畫出一個有志之士無法施展抱負的彷徨心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