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全詩發掘弊政的歷史和現實根源,揭露其實質,推斷其後果,措辭極其強烈鮮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骯髒倚門邊。

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爲芻。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羣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賞析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這起首二句隱括《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的意思,作爲全詩總冒,以感嘆時局的不可收拾。黃河富挾泥沙,是著名的濁流。相傳其千年一清,河清須待聖人出現,乃吉祥太平盛世徵兆。但是“塵世難逢百歲人”,日月逾邁,冉冉催老,豈能久待?恐怕縱使人命可延,仍難候到政治清明。作者對東漢皇朝已經完全絕望,先下此一結論,並遙與末尾哀嘆互應。接着依次概括當時形形色色腐敗現象。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這是憤慨人賢不如富貴。《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原是宣揚上層人物以德化民,此處反用其意來揭示社會風氣敗壞,人競趨俗。當時謠諺如:“舉秀才,不知書。”“孝廉不廉,富貴者賢”都可印證這一流行邪風。一般庸人操守不堅,盡皆爲此風所靡,以爭利攘權爲能事。臨財苟得的爲富不仁之輩、干謁祿位的寡廉鮮恥之徒,反爲時所重,被命之曰“賢”人。

“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這是揭露知識不如金錢的時俗。因爲金錢可以買到高官,才學卻難保證溫飽。東漢末年有“西園賣官”,官爵竟亦可以公開用金錢議價出賣。於是文章掃地,知識無用,名士受害,“黨人”禁錮,國家不亡又將何待?

“伊優北堂上,骯髒倚門邊。”嗟傷剛直者不如諂媚者。“伊優”,《後漢書》李賢注云:“屈曲佞媚之貌。”“北堂”本居室內宅,登門趨庭,升堂入室,然後才能到達北堂,這裏借喻朝堂北闕。句意謂阿諛逢迎者盡據顯位要職。骯髒指高傲亢直之人,因不肯“同乎流俗,合乎污穢。”自然被拒接納,只好靠門邊站了。這種怪誕現象,賦中更用“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作了淋漓盡致的刻畫。

第二首是“魯生歌”。“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誰掌握了權勢,他的言行就是永遠正確。《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此處變用其意,謂當權者的痰涎唾沫都成了最寶貴的指示。權勢即是真理,豪門主宰一切,正人君子,只能落得個進身無門。所以下面又寫道:

“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爲芻。”值此末世,真正的人才只能倒運。《老子》“聖人被褐懷玉”,本謂凡人只觀外貌,並不瞭解聖人。此處則化用其意,感嘆有才德者不善諂媚,雖“懷金玉”,恰配“被褐”,受窮遭厄自是活該。屈原《離騷》:“蘭蕙化而爲茅”,原指人才變質。此處又化用爲香草放進牛棚充當飼料,士爲國家之寶,卻被隨意糟踏,作者爲此深感痛心疾首。

“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羣愚。”這是慨嘆有識之士的孤立無援。儘管賢者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獨力難支,無能爲力,並被豪強、勢族、女謁、近習、之類的“羣愚”所“困”。這幫人“秉其威權”,人多勢強,賢者又有什麼辦法?

“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這裏切戒賢者勿作徒勞,是激憤下的反語。賢者姑且各自安分守己,放棄憂國救時之念,莫爲濟世安民而奔走。因爲“於茲迄今,情僞萬方。”“九重既不可啓,又羣吠之唁唁。”“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險而靡緣。”“馳驅”是註定會落空的。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秦客詩、魯生歌》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第2張

最後二句迴應時局,以哀嘆結:“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人窮則呼天,無可奈何則呼命。孔子一生棲遑而志不行,最終也只好發出“天之將喪斯文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的浩嘆。歸之於命,亦系反語。“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非賢。”糜爛的時局是當道者一手造成。“時也!非命也!”生在這個“荼毒”、“怨酷”、旦夕危亡的時代,只能爲生不逢辰而自怨自艾罷了。

兩詩用典較多,然而均生動靈活。如人壽河清是隱括,順風靡草是反用,富貴稱賢是引諺,咳唾成珠是變意,被褐、蘭蕙是化用,“命矣夫”是反語。詩中將賢者與愚者、富貴者,剛直與諂佞者,知識與金錢,權勢與真理等,分別作了鮮明對照,以感嘆興,以感嘆結,其憎俗憤世、疾惡如仇之情不可遏抑,溢於辭表,貫於通篇。

辭賦末章原有以“亂曰”、“訊曰”的形式總括全篇者。趙壹代之以兩首五言短詩,這種以詩結賦的寫法,大爲六朝人所摹擬。如鮑照《蕪城賦》、江淹《恨賦》、蕭繹《蕩子秋思賦》、《採蓮賦》等作品皆是。而如庾信《春賦》,則在賦中時或間雜五七言詩句,使賦體更趨詩化。由此可見,趙壹《刺世疾邪賦》在藝術形式上的突破和創新,對後世也多啓導作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