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敷淺原見桃花》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敷淺原見桃花》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敷淺原見桃花

劉次莊 〔宋代〕

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樑西。

譯文

《敷淺原見桃花》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細雨紛紛,桃花隨着雨點,四處飄飛。一半落入泥中,一半隨着溪水漂流。

不知從哪裏飛來一對燕子,銜來幾瓣桃花,放在畫樑西處,反覆品味。

創作背景

劉次莊性格剛直耿介,敢於說話,與權貴不合,所以在朝廷前後四次做官時間都不長,仕途不得志。他曾經被貶爲江西漕運。據《江西通志》,劉次莊“謫居新淦,築室東山寺前,俯瞰清流,自謂有濠梁間趣,因號戲魚翁。”這首詩大約創作於此間。至於敷淺原的確切地點,後人已經不甚了了,說法不同,但都是在江西境內。

這首詩爲即景之作,體現出詩人追求美的執着和擁抱生活的熱情。 桃花凋謝飄散本爲常情、常景,作者卻能寫出一個新境界,讓和泥的花瓣隨飛燕登上畫樑邊,令人驚喜。全詩筆調明麗,情韻悟適,佈局精巧,觀察細膩,聯想自然,頗堪玩味。

詩人在敷淺原所見的桃花,並非陽春煙景中盛開之花,而是花期已盡時的落花。落花總是報告着春將歸去的消息,因此詩人看花時節當是暮春。春去花落,在多愁善感的詩人的筆下,或則描寫惜花、憐花的心腸,或則發抒惜春、傷春的感情,情調多是低迴悽婉、哀怨悲切的。然而劉熙載說:“詩要避俗,更要避熟。”(《藝概·詩概》)詩人在這裏即一反常情,自出心裁,生動地表現了暮春殘紅的另一番風韻。

一二句的描寫很精彩,在那“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季節裏,桃花身不由己,紛紛離開枝頭,和着雨水一個勁兒地往下落,所以說“桃花雨”。這是從李賀詩“桃花亂落如紅雨”句化出。待雨過天晴、清風徐來時,那些花瓣(碎紅)又都被風扶起,飄拂紛飛,濛濛亂撲行人面,來與人親近,逗人喜愛,嫵媚之極,動人之極。舞罷以後,才悠悠下墜,“半逐溪流半染泥”——一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彷彿要隨那清溪流回桃花源去;一半儘管力不從心,委落塵土,也依然芳香如故。把落花寫得極有血肉,極富靈性。

《敷淺原見桃花》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如果說詩歌一、二兩句主要是側重從人愛花、人惜花這個角度來描繪意境,展開詩意的話,那麼,詩歌三、四兩句則是從燕惜花、燕愛花這個獨特的視角來抒發詩人的情思。一、二句流露悲傷、悽切之情,三、四句表達驚喜、慶幸之意。正當詩人爲桃花流水而發愁的時候,正當詩人爲桃花染泥而擔憂的時候,不知從哪兒飛來雙雙燕子。它們也懂得陪春憐香,它們也懂得呵護美麗,它們將那些凋零在泥地上的花瓣小心銜起,然後輕盈起飛,落到人家華堂,畫樑西畔。燕子多情,銜花上樑,築巢相伴,備加珍惜;桃花有知,化爲燕泥,與燕相伴,無怨無悔。花與燕,交相輝映;情與意,相生相隨。燕子是有靈性的,有情趣的,它們想留住桃花,留住美麗的春天;桃花也是有靈性的,通情意的,它們雖然凋零破碎,但還是找到了安身之處,棲息之所。它們應該感到幸運。詩人描寫飛燕惜花,花有歸宿,其實是在婉轉表達自己的憐惜之意,呵護之心。“何處”是意想不到的發現,是撲面而來的驚喜,也是情不自禁的激動。“一時”是敏銳的發現,快捷的反映,還是擔憂、顧慮,這些可愛的燕子啊,生怕桃花被污泥濁水玷污了,一下子把它們銜起,存放在畫樑之上。“畫樑”一詞暗示華堂之上,雕樑畫棟,彩繡輝煌,燕子在這兒築巢定居,桃花在這兒遇到知己。桃花原本是美麗高潔的事物,當然只能存放在這些華美尊貴的場所。這種安排,體現了詩人的愛心和智慧。如果詩歌結尾不是寫燕子銜花飛上畫樑之上,而是窮苦人家的破屋朽樑,這可能就要委屈了桃花,摧折了桃花。細微之處見匠心,詩人的確是用心良苦,愛心感人。

該詩“避俗避熟”、自出心裁:一,立意新穎,跳出借落花寫惜春或傷春之情的窠臼,通過寫飛花的活潑靈動和美好際遇來抒寫情志,不落俗套。二,構思獨闢蹊徑,別出心裁,將桃花飄落與燕子銜花聯繫起來,寫飛花的經歷曲折有致。三,發現獨到,捕捉飛燕銜花的細小情景,並從中發現其審美價值,獨具慧眼。

劉次莊這首小詩佈局精巧,構思別出心裁。從詩中可見詩人熱愛大自然,觀察細緻入微,對風雨、落花、溪流和燕子都充滿愛意,而且心情平和,得《莊子》濠梁間趣。

劉次莊

劉次莊,字中叟,晚號戲魚翁,北宋潭州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七年(1074)賜同進士出身。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