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杜甫的《兵車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樣的?

杜甫的《兵車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的《兵車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鑑賞

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爲界分爲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征夫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全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後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並巧妙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造成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詩人自創樂府新題寫時事,爲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創作背景

杜甫的《兵車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樣的?

關於此時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爲是諷刺唐玄宗對吐蕃的用兵(見單復《讀杜甫詩愚得》卷一)。《杜臆》雲:“舊注謂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當作於天寶中年。”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於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另一種觀點認爲是諷刺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對南詔的用兵,此時楊國忠專權,謊報軍情,弄得民怨沸騰(見錢謙益《錢注杜詩》卷一)。上述兩種說法均可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