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浪淘沙·雲氣壓虛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浪淘沙·雲氣壓虛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浪淘沙·雲氣壓虛欄

蔣春霖 〔清代〕

雲氣壓虛欄,青失遙山,雨絲風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過了,只是春寒。

華髮已無端,何況花殘?飛來蝴蝶又成團。明日朱樓人睡起,莫捲簾看。

譯文

低低的雲氣壓進稀疏的欄杆,遠處的青山已經看不見。一場場雨絲輕輕地飄,一陣陣柳絮隨風飛滿天。上巳清明都已過去了,我感到的只是襲人的春寒。

花開時候已覺得無奈,何況現在花已凋殘?偏又有成團的蝴蝶,飛繞在殘花敗朵之間。紅樓的人明天睡起後,還是不要捲起簾子看。

註釋

《浪淘沙·雲氣壓虛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番番:一次又一次。

上巳: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代鄭國風俗,三月上巳,至臻、洧二水執蘭招魂,祓除不祥。

無端:無故。

賞析

蔣春霖對春天、尤其對殘春似乎有着特殊的感觸,這首《浪淘沙》,至少從表面上仍是傷春之作。

上闋寫出了一幅不常見的暮春景色,前三句措詞都相當考究,顯然是經過精心的錘鍊。“雲氣壓虛闌”,“虛闌”,指較爲稀疏的欄杆。“雲氣”原是無形飄浮之物,而今天,它卻沉重地壓在作者身處的樓頭欄杆之上,壓得人心情鬱悶。“青失遙山”,因雲氣迷濛,遠山失去了青翠之色;自然,作者的心情,也變得若有所失了。“雨絲風絮一番番”,雨如密絲,風如團絮,只管一次次光顧、一回迴帶來涼寒,這更是令人不快。

《浪淘沙·雲氣壓虛欄》作者是誰?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何況此時“上巳(三月上旬的巳日)清明都過了”,原該是暮春三月的煙景時光。可有了上面這麼多的不常見、不正常之景,該有的也沒了,“只是春寒”,有的只是不該有的無限春寒。

換頭仍寫春末之景,卻從春初提起。“花發已無端,何況花殘?”“無端”,猶言無奈。春來花開,本是高興之事,爲何作者當初便覺得無奈呢?這看似奇怪,實不奇怪。作者是一深心之人,亦是一傷心之人,看到花開,便想到花落,見花之正豔,便想到它的凋謝而預爲之悲。花發時節猶無奈,到了果然花殘花落之際,則作者之傷懷如何,就不必再說了。然而,“飛來胡蝶又成團”,那些無知無識的蝴蝶,全不知花有盛衰之分,面對殘花敗朵,還以爲春光依舊。它們不是一片片地飛舞,卻鬧嚷嚷地擠成一團,圍着殘花欣欣然、喜洋洋,似乎在享用什麼盛餐。非但如此,它們今日一團、明日又是一團,“飛來”個不休,着實令人生厭。

春光將盡而無爲之哀惋者,這令別有懷抱的傷心人作者,實在不忍復睹。“明日朱樓人睡起,莫捲簾看,”“朱樓人”,作者自謂也。既然看了傷心,又無力迴天,那明天就是一覺睡起,也還是躲在小樓中的好,不用捲起簾子再看了。對慘酷的現實作迴避,是消極的,可不迴避,又怎生是好呢?一結悲咽之至。

譚獻《篋中詞》雲:“鄭湛侯爲予言:“此詞本事,蓋感兵事之連結、人才之惰窳而作。””這大概是不錯的。因爲從本詞來看,上片寫春寒,下片寫花殘,雖同是暮春之景,卻似有不連屬之感。但若採用譚獻的說法,則一切都豁然了。那“只是春寒”,不就是兵禍不解的象徵嗎?那蝴蝶的戀戀於殘花,不正像當時的文武百官積習不改、不思振作嗎?至於那可哀的殘花,更可視之爲衰敗的國運的縮影了。由此亦可知,蔣春霖也是關心國事的詞人,而非徒知寫怨說愁之輩,雖然他用以憂時憂國的手段,仍是他慣用的惜花惜春的筆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