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有不少關於春分的詩作,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唐·徐鉉《春分日》

風和日麗,小草綠野,落紅紛紛,燕子翩翩,少婦歌吟。美哉,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春分”的解釋爲:“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春秋繁露》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色正中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裏,亦道春風爲我來。

——唐·白居易《春風》

這時節,泥土芬香,春水染綠,楊柳青青,榆掛綠錢,薺菜花白,鶯飛草長。迎春花、連翹花金燦燦的一片,像沉醉不知歸路的星星,慵懶地灑落在一叢叢下垂的枝條上。櫻花、杏花、桃花、梨花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後,爭先恐後地露出盈盈笑臉。

山野溪邊,“千花百卉爭明媚”(歐陽修《踏莎行》),花兒們呈現出燎原之勢,開出了爛漫的春之詩篇……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玄鳥”即燕子。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東晉·陶淵明《擬古九首》

屋檐下,“樑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唐·元稹《詠二十四節氣詩·春分二月中》)。舊燕新來,唧唧噥噥,溫柔纏綿,似如故人交談,還忙忙碌碌收拾“家當”。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宋·晏殊《破陣子》

特別喜歡這首詞的意境。燕子來時,正趕上“春社”。碧苔綴池,梨花紛紛,柳絮飄雪,花叢綠蔭,黃鸝鳴唱。

社日雙飛燕,春分百囀鶯。

——唐·權德輿《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懷》

團團深黑間白的燕子,田野樹間,疾飛穿梭;燕語呢喃,春天更顯嫵媚輕盈。

春分“是平分春色,草池塘,暖風簾幕”(宋·趙長卿《醉蓬萊·春半》)。

此時,古人喜歡踏青、遊湖、賞花。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歸。

——宋·歐陽修《阮郎歸》

青梅如豆,柳葉如眉,蝴蝶、炊煙、鞦韆、燕子,情景交融。歐陽修這闋詞,清麗明快,恬淡自然,靜雅閒適,描寫出踏青時的優美風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唐·徐鉉《甦醒》

經過春雨的洗禮,無處不展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

水沈一縷嫋爐薰。盡醉芳尊。

舞袖飄搖迴雪,歌喉宛轉留雲。

人間能得幾回聞。丞相休嗔。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仲並《畫堂春·即席》。

古時人不論男女老幼,皆有簪花踏青飲酒的習俗。詩人仲並難得有一份好心情,倚闌干、聽歌觀舞、沉醉春煙夕景裏。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第2張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

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漢·司馬相如《春分》

春分前後清氣上升,和煦、溫潤,風光宜人,正是玩豎蛋、放風箏的最好季節。春分晝夜平分,相對容易平衡。古人認爲豎起新鮮的雞蛋,能帶來一年的好運。

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

紅線凌空去,青雲有路通。

——清·吳友如《題畫詩》

一線風箏直上青雲,古時人們希望通過放風箏來避邪、放晦氣。

《紅樓夢》裏這樣寫放風箏:“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

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清·駱綺蘭《春閨》

斷線的風箏,“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

《續博物志》中說:“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以泄內熱。”

雨餘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兒童騎着竹馬牽着風箏在地面上奔跑,只顧仰臉看“紙鳶跋扈挾風鳴”,不料卻晃悠悠連人帶“馬”衝進了爛泥塘裏。生動地刻畫了孩子那天真可愛、歡樂自在的神態。陽春三月,一線在手,仰視風箏乘風高飛,飄忽不定,實乃快哉!

綠柳,新燕,滿天的紙鳶;這春的氣息,盪滌心底,慰籍心靈,溫馨全身。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古人還有吃春菜的習俗。春菜,就是野菜。薺菜自古以來就受人喜愛。春分前後,是採挖野菜的最佳時節。

試尋野菜炊香飯。——黃庭堅《春陰》

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陸游《食薺》

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鄭板橋《題畫詩》

這些詩句道出了詩人對薺菜情有獨鍾。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羣鴉。

——辛棄疾《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適逢春雨,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新翻的土地上羣鴉覓食。鄉間春色如畫,薺菜便也成了賞春的小風景。

今天的人們,挖野菜是一種生活樂趣,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還可一飽口福。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爲僧舍煮山羹。

——蘇軾《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天旱無雨,沒有東西吃,蘇軾只好繞着麥田找薺菜,併到附近的一處寺廟裏,央求僧人用野菜做“山羹”吃。在食不果腹的古人看來,青黃不接的日子,野菜是大自然的一份饋贈,也是美好春天的饋贈。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第3張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唐·王維《春中田園》

春天是花草的希望,春耕則是農家的希望。斑鳩鳴叫,杏花初綻,美麗的春色讓鄉民察覺到天氣變暖,應該爲春耕作準備了。或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或扛着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道。剪桑理水是越冬後最早的一項勞動,是農事的序幕。

野田黃雀自爲羣,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清·宋琬《春日田家》

春分雨足,小麥拔節,油菜花開得熱鬧,萬物進入春生階段。老人晚上喂牛時,叮囑自己的妻子早點起牀,明天是春分節氣,得抓緊時間種樹了。

村飲家家醵酒錢,竹枝籬外野棠邊。

谷絲久倍尋常價,父老休談少壯年。

細雨人歸芳草晚,東風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長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清·黎簡《村飲》

集錢喝過春社酒,鄉民晚歸之時,東風拂拂,細雨濛濛,竹籬野棠,牛眠落花,安然閒適。這是一幅寧靜秀美的鄉村春野圖。鄉民儘管對“谷絲久倍尋常價”不滿,春忙來了,“一犁春雨甚知時”,不管是內心有怨,還是“父老休談少壯年”的代溝衝突,一切都得放下。“忙甚春分寒食天”,春耕春種,忙忙碌碌,興許會帶來好的收成。這是新一年的希冀,是生活的希望……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春分的?他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第4張

春分時節的這份溫柔得天獨厚:陽光溫潤透亮,河水明淨澄澈,芳草由嫩綠而墨綠,生命的原野萬紫千紅。

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清·顧貞觀《柳梢青·花朝春分》

春分過後,春天還有一半,“已過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宋·葛勝仲《蝶戀花》)。

豆蔻梢頭,萬物清新,在古詩詞裏,好好享受春天吧!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春光的亮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