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唐詩玉階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詩中表達了什麼隱喻?

唐詩玉階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詩中表達了什麼隱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玉階怨,唐代李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溼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唐詩玉階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詩中表達了什麼隱喻?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首兩句是說,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溼了羅襪。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溼了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三國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洛神賦》)的意境。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末兩句是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着簾子望着玲瓏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亦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於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爲詩家祕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盪開,推卻仇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後,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下來以後,卻更難消受這悽苦無眠之夜,與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歌藝術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形容水晶簾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功力,以隔簾望月,襯托了人之幽怨。

唐詩玉階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詩中表達了什麼隱喻? 第2張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乎也無動於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導讀者步入詩情最幽微處,並且爲讀者保留想象餘地。使得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之筆抒情,常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在寫作理論上,俄國作家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就是說作者應該與所寫的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並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寫的好處是比較客觀,無聲嘶力竭之弊。本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藝術上有幽邃深遠之美。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餘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