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三·衣 全文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三·衣 全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老恆言》作者曹廷棟,爲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養生的專著,周作人對其評價甚高,稱是可以作爲六十壽禮的好書。其最佳刻本爲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棟的自刻本。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三·衣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衣服有定製,邵子曰:“爲今人,當服今時之衣。”惟長短寬窄,期於適體,不妨任意制之。其厚薄酌乎天時,綿與絮所用各異,大抵初冬需薄綿,不如絮之薄而勻;嚴冬需厚絮,不如綿之厚而軟。按《急就篇》注曰:“新者爲綿,故者爲絮。”今俗以繭絲爲綿,木棉爲絮。木棉,樹也,出領南,其絮名吉貝。江淮間皆草本,通謂之木棉者,以其爲絮同耳。放翁詩:“奇溫吉貝裘”,東坡詩:“江東賈客木棉裘”,蓋不獨皮衣爲裘,絮衣亦可名裘也。

虞、夏、商、周,養老各異其衣,見諸《禮記》。要之溫暖適體,則一也。如今制有口衣,出口外服之,式同袍子。惟袖平少寬,前後不開胯,兩旁約開五六寸,俗名之曰“一箍圓”。老年禦寒皮衣,此式最善。極寒時再辦長套,表毛於外穿之。古人着裘,必以毛向外。裘之外,加衣曰“裼”。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三·衣 全文

皮衣毛表於外,當風則毛先受之,寒氣不透裏也。如密室靜坐無取此,且多着徒增其重。另置大襖,襯入“一箍圓”內,其長略相等,綢裏綢面,上半厚裝綿,下半薄裝絮,四邊縫聯,則暖氣不散,溫厚同於狐貉,而輕軟過之。晉謝萬曰:“禦寒無復勝綿者”,洵非虛語,特非所論於當風耳。

方春天氣和暖,穿夾襖如常式。若襯入袍子內,制半截者,前後兩幅,斜裁而倒合之;下闊上狹以就腰,聯其半邊,系以帶如裙,亦似古人下裳之意,欲長欲短,可隨繫帶之高下。有作半截夏衫,聯上截以鈕釦,又有以紗葛作“一箍圓”,此皆應酬所需,不稱老年之服。

隋制有名“貉袖”者,袖短身短,圉人服之,蓋即今之“馬褂”,取馬上便捷。家居之服,亦以便捷爲宜。仿其裁製,胸前加短襟,袖少窄,長過肘三四寸,下邊縫聯,名曰“緊身”,隨寒暖爲加外之衣。夾與棉與皮必俱備,爲常服之最適。

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摺其上以爲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以禦寒。《世說》:“王恭披鶴氅行雪中。”今制蓋本此,故又名“氅衣”,辦皮者爲當。

肺俞穴在背。《內經》曰:“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不可失寒暖之節。”今俗有所謂“背搭”,護其背也,即古之“半臂”,爲婦人服,江淮間謂之“綽子”,老年人可爲乍寒乍暖之需。其式同而制小異,短及腰,前後俱整幅,以前整幅作襟,仍扣右肩下,襯襟須窄,僅使肋下可綴扣,則平勻不堆垛,乃適寒暖之宜。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三·衣 全文 第2張

領衣同半臂,所以綴領,布爲之,則澀而不滑,領無上聳之嫌;鈕釦仍在前兩肋下,前後幅不用緝合,以帶一頭縫着後幅;一頭綴鈕,即扣合前幅,左右同,外加衣,欲脫時,但解釦,即可自衣內取出。

夏雖極熱時,必着葛布短半臂,以護其胸背。古有“兩當衫”,謂當胸當背,亦此間。須多備數件,有汗即更,晚間亦可着以就寢,習慣不因增此遂熱。冬夜入寢,毋脫小襖,恐易着冷。裝綿薄則反側爲便。式如緊身,袖小加長而已。《左傳》“衷其衵[rì貼身的內衣]服,以戲於朝”。注曰:“衵音日,近身衣。”《說文》曰:“日日所常服也。”即小襖之類。

襯衣亦曰“汗衫”,單衣也,制同小襖,着體服之。衫以頻浣取潔,必用杵搗。《升庵外集》雲:“直舂[chōng] 曰搗。”今易作臥杵搗之,取其便也。既搗微漿,候半乾疊作小方,布裹其外,複用杵搗;使漿性和柔,則着體軟滑。有生薑取汗浣衫者,療風溼寒嗽諸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