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五·中品二十七 全文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五·中品二十七 全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老恆言》作者曹廷棟,爲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養生的專著,周作人對其評價甚高,稱是可以作爲六十壽禮的好書。其最佳刻本爲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棟的自刻本。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五·中品二十七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山藥粥(《經驗方》:“治久泄,糯米水浸一宿,山藥炒熟,加沙糖胡椒煮。”按兼補腎精,固腸胃。其子生葉間,大如鈴,入粥更佳。《杜蘭香傳》雲:“食之闢霧露。”)

白茯苓粥(《直指方》:“治心虛、夢泄、白濁。”又《綱目方》:“主清上實下。”又《採珍集》:“治欲睡不得睡。”按《史記·龜策傳》:“名'伏靈’,”謂鬆之神靈所伏也。兼安神滲溼益脾。)

赤小豆粥(《日用舉要》:“消水腫。”又《綱目》方:“利小便,治腳氣,辟邪厲。”按兼治消渴,止泄痢、腹脹、吐逆。《服食經》雲:“冬至日食赤小豆粥,可厭疫鬼。”即辟邪厲之意。)

蠶豆粥(《山居清供》:“快胃和脾。”按兼利藏府,本經不載。《萬表積善堂方》:“有誤吞針,蠶豆同韭菜食,針自大便出。”利藏府可驗。煮粥宜帶露採嫩者,去皮用,皮味澀。)

天花粉粥(《千金月令》:“治消渴。”按即“栝樓根”。《炮炙論》曰:“圓者爲'栝’,長者爲'樓’,根則一也。”水磨澄粉入粥,除煩熱,補虛安中,療熱狂時疾,潤肺、降火、止嗽,宜虛熱人。)

面粥(《外臺祕要》:“治寒痢、白瀉,麥面炒黃,同米煮。”按兼強氣力,補不足,助五藏。《綱目》曰:“北面性平,食之不渴;南面性熱,食之發渴。”隨地氣而異也,梵書名“迦師錯”。)

腐漿粥(《慈山參入》:腐漿即未點成腐者,諸豆可制,用白豆居多。潤肺、消脹滿,下大腸濁氣,利小便,暑月入人汗有毒。北方呼爲“甜漿粥”,解煤毒,清晨有肩挑鬻於市。)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五·中品二十七 全文

龍眼肉粥(慈山參入。開胃悅脾,養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藏,其效甚大。《本草衍義》曰:“此專爲果,未見入藥。”非矣。《名醫別錄》雲:“治邪氣,除蠱毒,久服強魂輕身不老。”)

大棗粥(《慈山參入》:按《道家方藥》:“棗爲佳餌,皮利肉補。”去皮用,養脾氣,平胃氣,潤肺止嗽,補五藏,和百藥。棗類不一,青州黑大棗良,南棗味薄微酸,勿用。)

蔗漿粥(《採珍集》:“治咳嗽虛熱,口乾舌燥。”按兼助脾氣,利大小腸,除煩熱,解酒毒。有青、紫二種,青者勝。榨爲漿,加入粥,如經火沸,失其本性,與糖霜何異。)

柿餅粥(《食療本草》:“治秋痢。”又《聖濟方》:“治鼻窒不通。”按兼健脾澀腸,止血止嗽,療痔。日干爲白柿,火幹爲烏柿,宜用白者。幹柿去皮納甕中,待生白霜,以霜入粥尤佳。)

枳椇粥(《慈山參入》:按俗名“雞距子”,形捲曲如珊瑚,味甘如棗。《古今注》:“名'樹蜜’”,除煩清熱,尤解酒毒,醉後次早空腹食此粥頗宜。老枝嫩葉,煎汁倍甜,亦解煩渴。)

枸杞子粥(《綱目》方:“補精血,益腎氣。”按兼解渴除風,明目安神。諺雲“去家千里,勿食枸杞。”謂能強盛陽氣也。《本草衍義》曰:“子微寒,今人多用爲補腎藥。”未考經意。)

木耳粥(《鬼遺方》:“治痔,按桑、槐、楮、榆、柳,爲五木耳。”《神農本草經》雲:“益氣不飢,輕身強志。”但諸木皆生耳,良毒亦隨木性。煮粥食,兼治腸紅,煮必極爛,味淡而清。)

小麥粥(《食醫心鏡》:“治消渴。”按兼利小便,養肝氣,養心氣,止汗。《本草拾遺》曰:“麥涼麪溫,麩冷麪熱,備四時之氣,用以治熱。”勿令皮拆,拆則性熱,須先煮汁,去麥加米。)

菱粥(《綱目》方:“益腸胃,解內熱。”按《食療本草》曰:“菱不治病,小有補益。”種不一類,有野菱生陂塘中,殼硬而小,曝幹煮粥,香氣較勝。《左傳》“屈到嗜芰”,即此物。)

淡竹葉粥(慈山參入。按春生苗,細莖綠葉似竹,花碧色,瓣如蝶翅。除煩熱,利小便,清心。《綱目》曰:“淡竹葉煎湯煮飯,食之能闢暑。”煮飯曷若煮粥?尤妥。)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五·中品二十七 全文 第2張

貝母粥(《資生錄》:“化痰、止嗽、止血,研入粥。”按兼治喉痹目眩,及開鬱,獨顆者有毒。《詩》雲:“言採其虻。”虻本作“莔”。《爾雅》:“莔[méng一種中藥草,即“貝母”。],貝母也。”《詩》本不得志而作,故曰“採虻”,爲治鬱也。)

竹葉粥(《奉親養老書》:“治內熱、目赤、頭痛,加石膏同煮,再加沙糖。”此即仲景“竹葉石膏湯”之意。按兼療時邪發熱,或單用竹葉煮粥,亦能解渴除煩。)

竹瀝粥(《食療本草》:“治熱風。”又《壽世青編》:“治痰火。”按兼治口瘡、目痛、消渴。及痰在經絡四肢,非此不達,粥熟後加入。《本草補遺》曰:“竹瀝清痰,非助薑汁不能行。”)

牛乳粥(《千金翼》:“白石英、黑豆飼牛,取乳作粥,令人肥健。”按兼健脾、除疸黃。《本草拾遺》雲:“水牛勝黃牛。”又芝麻磨醬,炒麪煎茶加鹽和入乳,北方謂之“麪茶”,益老人。)

鹿肉粥(慈山參入。關東有風乾鹿肉條,酒微煮,研討會切作粥,極香美。補中、益氣力,強五藏。《壽世青編》曰:“鹿肉不補,反痿人陽。”按《別錄》指茸能痿陽,蓋因陽氣上升之故。)

淡菜粥(《行廚記要》:“止泄瀉,補腎。”按兼治勞傷,精血衰少,吐血、腸鳴、腰痛,又治癭,與海藻同功。《刊石藥驗》曰:“與蘿蔔或紫蘇冬瓜,入米同煮,最益老人。”酌宜用之。)

雞汁粥(《食醫心鏡》:“治狂疾,用白雄雞。”又《奉親養老書》:“治腳氣,用烏骨友雞。”按兼補虛養血。巽爲風爲雞,風病忌食。陶弘景《真誥》曰:“養白雄雞可辟邪,野雞不益人。”)

鴨汁粥(《食醫心鏡》:“治水病垂死,青頭鴨和五味煮粥。”按兼補虛除熱,利水道,止熱痢。《禽經》曰:“白者良,黑者毒;老者良,嫩者毒。”野鴨尤益病人,忌同胡桃木耳豆豉食。)

海蔘粥(《行廚記要》:“治痿,溫下元。”按滋腎補陰。《南閩記聞》言捕取法:令女人裸體入水,即爭逐而來。其性淫也。色黑入腎,亦從其類。先煮料細切入米,加五味。)

白鯗粥(《遵生八箋》:“開胃悅脾。”按兼消食、止暴痢、腹脹。《爾雅翼》曰:“諸魚乾者皆爲鯗,不及石首魚,故獨得白名。”《吳地誌》曰:“鯗字從美下魚,從鯗者非。”煮粥加姜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