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四·便器 全文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四·便器 全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老恆言》作者曹廷棟,爲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養生的專著,周作人對其評價甚高,稱是可以作爲六十壽禮的好書。其最佳刻本爲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棟的自刻本。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四·便器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夜少寐,不免頻起小便,便壺實爲至要。制以瓷與錫,俱嫌取攜頗重,惟銅可極薄爲之,但質輕又易傾覆。式須邊直底平,規圓而匾,即能平穩。大便用圊桶,坐略久,即覺腰腿俱酸,坐低而無依倚故也。須將環椅於椅面開一孔,孔大小如桶,鋪以絮墊。亦有孔如椅面,桶即承其下,坐既安然,並杜穢氣。

《山居清供》曰:“截大竹整節,以制便壺。”半邊微削,令平作底,底加以漆,更截小竹作口,提手亦用竹片黏連。又有擇葫蘆扁瓢,中灌桐油浸透,制同於竹。此俱質輕而具樸野之意,似亦可取。再大便用環椅如前式,下密鑲板,另構斗室,着壁安置,壁後鑿穴,作抽替承之,此非老年所必辦。

《葆元錄》曰:“飽則立小便,飢則坐小便;飽欲其通利,飢欲其收攝也。”愚謂小便惟取通利,坐以收攝之,亦非確論。至於冬夜,宜即於被中側臥小便,既無起坐之勞,亦免冒寒之慮。

膀胱爲腎之府,有下口,無上口,以氣滲入而化,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爲泄瀉。東坡《養身雜記》雲:“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又《南華經》曰:“道在屎溺。”屎溺詎有道乎?良以二便皆由化而出,其爲難化、易化、遲化、速化,在可知不可知之間。所謂藏府不能言,故調攝之道,正以此驗得失。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四·便器 全文

《衛生經》曰:“欲實脾,必疏膀胱。”愚謂利水固可實脾,然亦有水利而脾不寮者,惟脾寮則水無不利,其道維何?不過曰“節食少飲”,不飲尤妙。欲溺即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則愈數而少,腎氣窒寒,或致癃閉。孫思邈曰:“忍小便,膝冷成□。”

《元關真諦》曰:“每臥時,舌抵齶,目視頂,提縮穀道,即咽津一口,行數次然後臥,可愈頻溺。”按此亦導引一法,偶因頻溺行之則可,若每臥時如是,反致澀滯。《內經》曰:“通調水道。”言通必言調者,通而不調,與澀滯等。或問通調之道如何?愚謂食少化速,則清濁易分,一也;薄滋味,無黏膩,則滲泄不滯,二也;食久然後飲,胃空虛則水不歸脾,氣達膀胱,三也;且飲必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則水以濟火,下輸倍捷,四也。所謂通調之道,如是而已。如是猶不通調,則爲病,然病能如是通調,亦以漸可愈。

《悟真錄》曰:“開眼而溺。”眼中黑睛屬腎,開眼所以散腎火。又曰“緊咬齒而溺。”齒乃腎之骨,宣泄時俾其收斂,可以固齒。《詩·魯頌》曰:“黃髮兒齒。”謂齒落復生也,此則天稟使然。養生家有固齒之法,無生齒之方,故齒最宜惜,凡堅硬物亦必慎。

腎氣弱則真火漸衰,便溏溺少,皆由於此。《菽園雜記》曰:“回回教門調養法,惟暖外腎,夏不着單 ,夜則手握腎丸而臥。”愚謂手心通心竅,握腎丸以臥,有既濟之功焉。嘗畜猴,見其臥必口含外腎。《本草》謂猴能引氣,故壽。手握腎丸,亦引氣之意。又有以川椒和綿裹腎丸,可治冷氣入腎。

清代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恆言》:卷四·便器 全文 第2張

小便太清而頻,則多寒;太赤而短,則多熱;赤而濁,着地少頃,色如米泔者,則熱甚矣;大便溏泄,其色或淡白,或深黃,亦寒熱之辨;黑如膏者,則脾敗矣,是當隨時體察。

每大便後,進食少許,所以濟其氣乏也。如飽後即大便,進湯飲以和其氣,或就榻暫眠,氣定即起。按《養生匯論》,有擦摩臍腹及諸穴者,若無故頻行之,氣內動而不循常道,反足致疾,予目見屢矣,概不錄。

《六硯齋三筆》曰:“養生須禁大便泄氣,值腹中發動,用意堅忍,十日半月,不容走泄,久之氣亦定。此氣乃穀神所生,與真氣爲聯屬,留之則真氣得其協助而日壯。”愚謂頻泄誠耗氣,強忍則大腸火鬱。孫思邈曰:“忍大便,成氣痔。”況忍愈久,便愈難,便時必至努力,反足傷氣。總之養生之道,惟貴自然,不可纖毫着意,知此思過半矣!《黃庭經》曰:“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爲心自安。”《道德經》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予著是書,於客歲病餘,以此爲消遣。時氣怯體羸,加意作調養法,有出諸臆見者、有本諸前人者、有得諸聽聞者,酌而錄之。即循而行之,訖今秋,精力始漸可支。大抵病後欲冀復元,少年以日計,中年以月計,至老年則以歲計。汲汲求其效,無妙術也。茲書四卷,以次就竣,因以身自體驗者,隨筆錄記。另有《粥譜》,又屬冬初續著,附於末爲第五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