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十四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十四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的文言志人小說集,那麼其中世說新語·方正篇·第十四則表達了一個什麼道理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原文

晉武帝時,荀勖爲中書監,和嶠爲令①。故事②:監、令由來共車。嶠性雅正,常疾勖諂諛。後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勖。勖方更覓車,然後得去。監、令各給車,自此始。

字詞註釋

①荀勖(?—289年):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東漢司空荀爽曾孫。中書監、令:晉代設中書監和中書令,是中書省的長官,掌管機要。監和令是同等的,不過監在令之前。

②故事:舊的典章制度,成例。

世說新語·方正篇·第十四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翻譯

晉武帝在位時期,荀勖擔任中書監,和嶠擔任中書令。按照慣例,中書監和中書令應當一起坐一輛馬車上朝。因爲和嶠生性風雅正直,總是很厭惡荀勖阿諛奉承的性格。於是之後每次公車過來接送,和嶠一上車就往前坐,不給荀勖坐下來的空間,荀勖只能另外找一輛車自己過去。從此之後,中書監和中書令就分別派車上朝。

感悟啓示

道不同,不相爲謀,魏晉的名士愛憎非常分明,倒也敞亮。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