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王進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他到底去了哪裏?

水滸傳中王進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他到底去了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進,《水滸傳》中的人物。北宋年間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名武師王升的兒子,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水滸傳寫的是梁山一百單八將故事,但是率先出場的主要人物,卻是殿帥府太尉高俅和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

如果只看水滸傳前幾回,很多人都會認爲王進必然在後面的書中大放異彩,但是到了第五回,這位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的一流高手,卻神祕地消失了,直到梁山好漢死傷殆盡、九紋龍史進殞命疆場,他師父王進也沒有出現。

水滸傳中王進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他到底去了哪裏?

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王進本應該在後面的書中大放異彩而不應該消失,於是有人猜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加入種家軍後,在跟西夏或遼國作戰時犧牲了,所以史進找不到,梁山好漢也沒見過他。

王進有沒有犧牲,咱們一會兒再說,史進卻衆裏尋他千百度,也沒回首發現那人就在種家軍——九紋龍史進不知道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去了哪裏,正在渭州當兵馬提轄的花和尚魯智深(當時還叫魯達)卻肯定知道。

魯智深作爲老鍾經略相公种師道信任的軍官,在京城見過林沖的父親林提轄,也見過王進,可能還有一些交情。

魯智深認識王進的父親,他在倒拔垂楊柳後親口說過:“灑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爲殺的人多,情願爲僧。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令尊林提轄。”

古人所說的“年幼”,有時候也代表年輕,如果魯智深只是個小屁孩,是不可能結交禁軍提轄林大人的。

魯智深認識林提轄,也認識王進:“你要尋王教頭,莫不是在東京惡了高太尉的王進?俺也聞他名字。那個阿哥不在這裏。灑家聽得說,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人不在這裏。”

我們有理由認爲魯智深和王進的關係也不錯:史進一提自己找王進,魯智深馬上就猜出他是誰,而當時史進在江湖上和軍隊系統並沒有名氣,史進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王進告訴魯智深的。

魯智深是從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調到渭州幫襯小種經略相公的,而且是剛來不久,還沒來得及買自己的房子,也沒有成家立業。

魯智深對史進十分熱情,而這熱情也不像一個正規軍官對一個江湖後起之秀的態度:他“挽了史進的手”拉去酒店吃飯,而且是大擺宴席,“下口肉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魯智深不是有錢沒地方花,他這麼照顧史進,當然是看在王進的面子上。史進在史家村鬧出的那件事,並不值得提轄魯達重視——魯智深當時是渭州兵馬提轄,職責就是練兵捕盜,如果史進只是一個勾結少華山強盜的小後生,魯智深不抓他就不錯了,自掏腰包請喝酒,那得等太陽從西邊出來。

魯智深是個粗獷豪邁的軍營廝殺漢,一向有一說一,他說王進在種家軍大本營,王進就一定在,但是史進卻遍尋不見:“小弟離了渭州,尋師父王進。直到延州,又尋不着。”

延州是唐朝的說法,到了宋朝,那地方就正式更名爲延安府(鄜延路治所),歸陝西路管轄:宋朝的路相當於明清一省或幾省,陝西路下轄鄜延、環慶等五個分路(路分,也設都監、鈐轄),這就是陝西路經略安撫使又稱“五路廉訪使”的由來。

水滸傳中王進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他到底去了哪裏? 第2張

宋朝皇帝最喜歡改年號和行政區劃,同一個地方的名字和官員稱號幾年一變,三五千字也說不清楚,所以只能放在一邊,咱們還是接着聊史進爲什麼找不着王進。

首先咱們來看看王進有沒有在對西夏或遼國的戰鬥中犧牲。

高俅逼走王進,王進收史進爲徒,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都是發生在北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的事情,在那期間,種家軍打了兩場硬仗,一勝一敗。

《宋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記載:“宣和元年夏四月庚寅,童貫以鄜延、環慶兵大破夏人,平其三城;四年夏五月壬戌,以高俅爲開府儀同三司,庚辰,童貫至雄州,令都統制种師道等分道進兵,癸未,遼人擊敗前軍統制楊可世於蘭溝甸,楊可世與遼將蕭幹戰於白溝,敗績。丁亥,辛興宗敗於範村,六月己丑,种師道退保雄州。”

從時間線上來看,王進即使犧牲於宣和四年的對遼作戰,也不是史進遍尋不見的原因:宋江和方臘在此之前已經被張叔夜和童貫滅掉了,這就是說,那次戰役發生於梁山聚義之後,王進到延安府尋師的時候,仗還沒打起來呢。

按照《水滸傳》的說法,高俅並沒有在趙佶剛即位後就當殿帥,因爲那不合規矩,趙佶當時還沒那麼昏庸:“登基之後,一向無事。忽一日,與高俅道:‘朕欲要擡舉你,但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只是做隨駕遷轉的人。’”

這段話的重點在“一向無事”,這“一向”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八年,高俅是在樞密院混了半年後才當的殿帥。

讀者諸君不要以爲殿帥是什麼了不起的高官,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侍衛親軍的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都叫殿帥,三支禁衛軍九大頭目,合稱“殿前九帥”,職位還不如後來清朝的“九門提督”,老鍾經略相公在宣和元年打西夏建功,也掛上了殿帥的頭銜:“帝得捷書喜,進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

高俅即使是殿前司都指揮使,也管不着种師道,而且种師道還是正任使相(樞密院正副職稱“樞相”。節度使、安撫使、承宣使稱“使相”),比高俅更有實權,也更受趙佶信任:“童貫握兵柄而西,翕張威福,見者皆旅拜,師道長揖而已。召詣闕,徽宗訪以邊事,帝善其言,賜襲衣、金帶。時五路並置官,帝謂曰:‘卿,吾所親擢也。’”

水滸傳中王進作爲第一個出場的英雄好漢,他到底去了哪裏? 第3張

王進投奔老種經略相公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种師道不懼童貫,當然更不怕高俅,而讓种師道獲得“殿帥”和“使相”稱號的那一戰,可能就是王進消失的原因:“(种師道)帥陝西、河東七路兵徵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敵守備甚固。官軍小怠,列校有據胡牀自休者,立斬之,屍于軍門。令曰:‘今日城不下,視此。’衆股慄,噪而登城,城即潰,時兵至才八日。”

攻堅戰足足打了八天,種家軍的損失應該不會太小,所以如果王進如果戰死疆場,也只能是在宣和元年進攻西夏臧底城之戰中。

當然,除了爲國捐軀,王進消失還可能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有意避而不見:史進出逃,是因爲跟少華山朱武等山賊聯手殺了不少官軍,通緝令已經發布到了種家軍。作爲正規軍官,遇到史進那樣的朝廷重犯,抓,無情,不抓,違法,進退兩難之間,避而不見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史進既沒聽說王進陣亡,也沒見到師父本人,就那麼稀裏糊塗跑到赤松林打劫並遇到了已經變成花和尚魯智深的渭州兵馬提轄魯達。

王進是戰死沙場還是避而不見,魯智深應該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並非多嘴多事之人,他對史進呵護有加,極有可能是受了王進的囑託,要不然萍水相逢街頭偶遇,一個穿綠戰袍(六品武官服色)的兵馬提轄,就不會對江湖小輩如此親熱。

史進跟自己的師父再也無緣相聚,是因爲王進早已爲國捐軀,還是因爲兵匪殊途而不好相認,半壺老酒不敢妄下結論,最後只好請教精通《宋史》並熟讀《水滸傳》的讀者諸君:作爲開場人物,王進不應該無緣無故地消失,史進找不見師父的真實原因,是早已陰陽兩隔,還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