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瀟湘館時,爲何一直誇書房?

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瀟湘館時,爲何一直誇書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姥姥在《紅樓夢》幾百個人物中,論地位,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時,被賈母陪着遊逛大觀園,在此過程中,劉姥姥曾經光顧過黛玉的瀟湘館與寶釵的蘅蕪苑。

當時劉姥姥的神態反應有點耐人尋味,那麼活潑敞亮幽默風趣的一個老太太,此時卻彷彿“詞窮”了一般。顯得木訥而拙笨,好像連夸人都不會了。

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瀟湘館時,爲何一直誇書房?

其實,這並非因爲劉姥姥反應遲鈍了,而是因爲她早就看透了隱藏在黛玉身上的命運玄機。所以才避開黛玉,只誇書房。

1、劉姥姥看透玄機,只能迴避

很多讀者認爲,劉姥姥誇書房就是在誇黛玉博覽羣書,才華橫溢。

事實上,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子讀太多書,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

記得黛玉初進賈府時,賈母曾問黛玉讀過書沒有?黛玉說讀了四書,姐妹們都讀過什麼書?賈母卻說:“她們讀什麼書呢,只不過認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瞎罷了。”

黛玉揣摩透了賈母的意思,當寶玉再問她讀過書沒有,黛玉就按賈母的意思說:“只認得幾個字。”

女子博覽羣書,卻忽略了針線女紅類的本職,對於一個大家小姐來說,是“不務正業”。這哪裏是誇呢?

就像李紈,她的出身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相當於教育部部長,都沒有讓她讀過多少書,李紈也只讀過《烈女傳》等教導、啓發女子“行爲規範”的書。她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裁剪紡織,針線女紅等,再就是相夫教子。當時的年代,女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讀書越多,越證明她“不務正業”。

更何況,書房書多,也不代表黛玉都能爛熟於心,讀得通透。好多豪門公子家裏擺上書與琴,純粹是附庸風雅,平時根本不去看那些書,更不會彈琴。

所以,大家不要以爲劉姥姥誇黛玉的“書房”好,就是在間接誇黛玉。這與黛玉幾乎沒有直接關係

劉姥姥之所以“誇讚書房、迴避黛玉”,是因爲她看出了黛玉身上隱藏的命運玄機。她無法“誇”出口,反而暗暗爲黛玉的命運歸宿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這個人物充滿了神祕色彩,她更像是一位轉世的菩薩,來到榮國府的目的,貌似是來“打秋風”,實際上,卻是來度化“有緣人“的。

比方,她一眼就能看出巧姐的“病”,並非傷風感冒,而是“撞客”着了。(神鬼附體的意思)

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瀟湘館時,爲何一直誇書房? 第2張

而且,當她看到惜春時,也一語道破惜春的命運——說她是“神仙託生”的。神仙是什麼呢?按照仙界的法律,男女是不能結婚生子的,無論是男神還是女神,都不可以結婚生子。即便玉帝的妹妹私定終身,也得繩之於法,被壓在華山腳下。

因此才說,把一個女孩子形容成神仙,並非是什麼讚美,她可以“貌似天仙”,但絕對不可以說成是“神仙轉世”,一旦定性爲神仙轉世,那這女孩子的“人”生基本就廢了。這樣的女孩子一般都會去侍奉神明或佛祖,不會再締結塵世姻緣了。

劉姥姥只說了一句:“要能是把這園子畫下來,帶回家去就好了”。惜春就開始了巨大而繁重的繪畫工程。三九嚴冬,賈母不顧惜春是否會手冷疲倦,只一味催促工程進度,說她還要等着送人呢,別磨蹭,趕緊畫。

惜春充分感受到了親情的冷漠與涼薄,對親情愈發失望透頂,而欲斷絕紅塵之心也愈發堅定了。劉姥姥這也等於間接“度化”了惜春。

後來賈府被抄家,死的死散的散,惜春卻已逃離紅塵,侍奉佛祖了。比起元春與迎春,惜春顯然是幸運的,至少能保持質本潔來還潔去。

2、劉姥姥意味深長的故事,其實是讖語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早已看透了黛玉和寶釵的命運結局。正因爲如此,她纔會“就地取材”,用現有的素材杜撰一個“雪下抽柴的故事”。把黛玉的早死和寶釵的歸宿,全編進這個故事裏了。這簡直就像太虛幻境裏的判詞一般,現實而應景。

大家可以自己回顧一下,劉姥姥所謂的“故事”,哪有一個是“瞎編”的?比如“觀音送子”的故事:

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瀟湘館時,爲何一直誇書房? 第3張

“我們莊子東邊,有個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歲了。她天天吃齋唸佛,誰知就感動了觀音菩薩,夜裏來託夢說:‘你這樣虔心,原本你該絕後的,如今奏了玉皇,給你個孫子。’原來這老奶奶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只一個兒子,好容易養到十七八歲上死了,哭得什麼似的。後果然又養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生的雪團兒一般,聰明伶俐非常。可見這些神佛是有的。”這一席話,實合了賈母、王夫人的心事,連王夫人也都聽住了。

大家看到了吧?劉姥姥講的哪裏是故事?分明就是賈珠、賈母、王夫人與賈寶玉啊!王夫人和賈母爲何會“聽住了”?因爲符合她們的“現狀”——切合實際,不是妄言。

後來,劉姥姥又續講茗玉的故事,她口中那個“讀書識字”、只活了十七八歲的茗玉,不就是後來的黛玉麼?

當時的黛玉和寶釵就在現場,是“落在”劉姥姥眼裏的。黛玉還因爲寶玉對那位“茗玉小姐”心馳神往,拈酸吃醋的呢。

在蘆雪庵吃烤肉那回,林黛玉就“雪下抽柴”的故事,特意敲打賈寶玉,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

這就是爲何劉姥姥與賈母來到瀟湘館時,不誇黛玉只誇書房的緣故——她早就看出黛玉紅顏薄命、不得善終了。因爲當時編故事時,就是以黛玉爲“原型素材”的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