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武松反對招安卻沒有提出散夥,是因爲什麼?

水滸傳中武松反對招安卻沒有提出散夥,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水滸傳》裏,梁山接受招安是故事的轉折點。你們知道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水滸傳》作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寶藏。《水滸傳》講述的是宋朝末年,君王無道,朝政腐敗,很多人被逼無奈而走上梁山,落草爲寇,並形成一股可以和朝廷相抗衡的勢力的故事。

但是可惜的是,在功成名就之時,宋江爲了好名聲而選擇帶領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併爲朝廷征戰沙場,最終下場悽慘。而在宋江接受招安的時候,其實也是有反對聲音的,比如武松和魯智深都不同意他的做法。但是奇怪的是,兩個人的意見相同,但是行爲卻不同,僅僅只有魯智深一人提出散夥,這是爲何呢?

水滸傳中武松反對招安卻沒有提出散夥,是因爲什麼?

當朝廷放出了招安的消息之後,很多人都心動了,比如宋江,因爲他們終於可以擺脫賊匪的身份,恢復合法公民的狀態,相當於獲得了大赦的機會。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同意的人,比如三阮(不願意入朝爲官)、楊志(不願意在奸臣下面幹活)。當然,他們對於洗白自己的身份這一點,是贊同的,畢竟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在這個過程中,反對最激烈的當屬武松和魯智深了,因爲他們對清白的身份,根本就不在乎,他們本身也給朝廷賣過命,知道這裏面的黑暗,對朝廷深惡痛絕。

因此,當宋江在重陽節之時,讓梁山好漢中文藝工作者樂和唱自己新作的《滿江紅》詞,待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之時,武松率先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顯然的,武松不喜歡招安,但是他卻是非常看重和宋江的兄弟之情的,因此會拿冷了兄弟的心的話語來說服宋江。然而,對於武松的言語,宋江並沒有放在心中,反而耐心勸告,讓武松最終同意了他的行爲。

同樣是在這個時候,魯智深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也就是說,魯智深覺得,倘若要接受招安,並且沒有辦法改變的話,倒不如大家散夥了得了。而魯智深的反對理由也很有煽動性,至少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的。

水滸傳中武松反對招安卻沒有提出散夥,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因此,對於魯智深,宋江很難反擊,只能夠說道:“衆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也就是說,宋江選擇了敗退,沒有正面迴應對方,反而開始打起了溫情牌。

而魯智深之所以能夠說出這樣的言語,除了他看懂了局面之外,還因爲他是敢說,也有權力說。魯智深在梁山中非常有威望,也有自己的派系,同時還非常有能力,非常正直,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不怕宋江的,怎麼可能會因爲顧及對方的面子而不將自己的看法都說出來呢?

同時,魯智深在某種意義上,對宋江持平等態度,也沒有將梁山當作自己的全部,因此倘若待不下去了,離開便是,也表現出了他的真性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