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蕭規曹隨”的歷史典故是什麼?“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

成語“蕭規曹隨”的歷史典故是什麼?“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蕭規曹隨”的歷史典故是什麼?“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現在往往用來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惠帝二年,蕭何死了,而曹參當初地位卑微時,跟蕭何友好,等到做了將軍、相國,兩人有了隔閡。到蕭何將死的時候,所推薦的賢相只有曹參。

於是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對此前所有的事務都沒有改變,而是完全遵守蕭何制定的規約進行。他在選拔郡和封國的官吏時,如果是呆板而言語鈍拙、忠厚的長者,就召來任命爲丞相史;而對那些說話雕琢、嚴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聲的官吏,他就斥退趕走。

成語“蕭規曹隨”的歷史典故是什麼?“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見到曹參不做事,有想要進言的人,可是人一來到,曹參就給他們喝醇厚的酒,一有空,官員們想要有話說,曹參又讓他們喝酒,喝醉以後才離開,始終不能進說,相國官邸的後園靠近官員的住處,官員每天飲酒唱歌呼喊,曹參的隨從侍吏內心厭惡,但不能對這些官員怎麼樣,於是就請曹參到園中游玩,希望相國看見了,能制止這些官員,可沒想到,曹參不但沒有制止,竟反而取酒設座,跟官員們呼應唱和。另外,曹參見到別人有小過錯,也一心給隱藏遮蓋,相府中沒發生過事。

這些事被惠帝看在眼裏,正好當時曹參的兒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就責怪相國不治理國事,曹窋休假以後回去了,乘機向父親進言,按照惠帝的話勸諫曹參。沒想到曹參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說:“趕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應當談論的。”曹窋委屈地回宮去了。

等又一次入朝結束後,惠帝留下曹參責備說:“爲什麼給曹窋處罰呢?先前是我讓他勸諫你的。”曹參摘下帽子謝罪說:“陛下自己考察,認爲自己和高皇帝比哪一個聖明英武?”皇上說:“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

成語“蕭規曹隨”的歷史典故是什麼?“蕭規曹隨”是什麼意思? 第2張

皇上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正確。況且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爲而治),我這樣一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惠帝聽了以後答道:“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爲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