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見利忘義”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成語“見利忘義”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成語故事】: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孃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爲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成語“見利忘義”該如何理解呢?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第2張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窋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爲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爲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爲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成語見利忘義,指看到有利可圖就忘掉了道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