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關於囫圇吞棗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關於囫圇吞棗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囫圇吞棗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出處】(宋代)圓悟禪師《碧巖錄》。

【釋義】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把棗整個吞嚥下去。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

關於囫圇吞棗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

從前有一個呆子,家中很有錢。有一次,他到市場上去買水果。攤主不厭其煩地向人們介紹各種水果的好處。呆子聽了很高興,一下子買了很多的水果,坐在市場旁大吃起來。

正在他吃得高興的時候,有一位醫生路過,見他這種吃法,就對他說:“小夥子,梨可不能多吃,雖然它對牙齒有好處,但你吃多了會傷脾的。”呆子一聽,就不再吃梨,而是一個接一個地吃棗子。醫生又說:“紅棗雖然對脾有好處,但吃多了會傷牙的,所以也不能多吃。”

呆子聽了醫生這些話後,不知如何是好了,都不敢吃了。呆呆地坐在那裏想了很久,過了一會兒,他興奮地說:“我有辦法了,吃梨的時候,只用牙齒咀嚼,而不嚥到肚子裏,這樣對牙齒有好處,又不會傷脾;而在吃紅棗時,我不用咀嚼,就一口吞進肚子裏,這樣可以不傷牙齒,又對脾有好處。”說完,就把紅棗一個一個地扔進嘴裏,囫圇地吞下去了。醫生見此情景,忙說:“你這樣把棗囫圇吞下去,腸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對脾也是沒有好處的。”

關於囫圇吞棗的出處是什麼?它來自於哪一個歷史典故? 第2張

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提高。如果不瞭解這一點,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還不知道爲何成績沒有提高。學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學習計劃,並切實遵守它;要紮紮實實打好基礎,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認真讀書,精於思考;遵循“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點滴中不斷地積累。凡事欲速則不達,只要養成穩紮穩打的習慣,就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