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按兵不動”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按兵不動”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兵不動的成語出處】

1、《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

2、《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3、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曹操來見袁紹曰:“今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初敗兵折將關雲長掛印封金》:紹令退軍武陽,連營數十里,按兵不動。

6、《三國演義》第七十回:“黃忠、嚴顏收兵入寨,俱各按兵不動。”

7、《水滸傳》第一○八回:“次日,盧俊義按兵不動,再令解珍等去尋訪。”

8、清陳天華《警世鐘》:“這時大家以爲各國必要實行瓜分中國了,不料各國按兵不動,仍許中國講和。”

釋義:

按:控制。原指作戰時控制一部分力量暫不行動。現比喻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按兵不動的成語典故】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衛國由於國力微弱,長期以來受着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當時在位的國君是衛靈公,衛靈公不願長久地處於屈辱的地位,便毅然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從而與晉國斷絕了關係

成語“按兵不動”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衛靈公的這種做法讓當時晉國的執政者趙簡子非常惱火。趙簡子立即調集軍隊,想要討伐衛國的都城帝丘,迫使衛靈公屈服。大軍出發之前,趙簡子先派出大夫史默前往衛國暗中瞭解情況,並命令他一個月內回國報告。可是,一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還是沒有回國,趙簡子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此心神不安。晉國官員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可能已被衛國殺害,不會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微弱的小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晉國出兵必會一舉擊破衛國,所以請求趙簡子下令出兵。

成語“按兵不動”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第2張

趙簡子並未接受這個建議。他認爲衛靈公既然敢與晉國斷絕往來,一定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他堅持要等史默回來,然後再考慮出兵事宜。

半年之後,史默終於回來了。趙簡子問:“你爲什麼耽擱這麼長的時間呢?”史默回答說:“經過六個月的考察,衛靈公很有才幹,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史默還講述了衛靈公爲激勵國人抗擊晉國的情緒而採用的方法:衛靈公派大夫王孫賈向國人宣告,說晉國已經下令衛國——凡是有兩個女兒的家庭,都要抽出一個送往晉國去當人質。消息傳開之後,衛國到處是痛哭聲和憤恨聲。爲了使國人相信這是事實,衛靈公又讓王孫賈抽選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兒,準備送往晉國。結果他們出發那天,成千上萬的百姓前來阻攔,不讓她們去晉國當人質,並且憤慨地表示要和來犯的晉軍拼戰到底,寧死不屈。

趙簡子聽了史默介紹的情況之後,認爲進攻衛國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便“按兵不動”,等待有利時機。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