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打草驚蛇”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打草驚蛇”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打草驚蛇的意思】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爲當塗宰,頗以資產爲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釋義:打的是草,卻驚動了藏在草叢裏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對方有了警覺和防範。

【打草驚蛇的故事】

成語“打草驚蛇”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塗做縣令。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着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因此,當塗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裏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成語“打草驚蛇”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第2張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情況,當塗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裏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爲。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

巧的是,狀子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爲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邊看着手中的狀紙,一邊發着抖,心裏想:怎麼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想着想着,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就像是爲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裏的蛇,被大大地嚇了一跳了!寫罷,他手一鬆,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