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蘭州戰役:馬步芳曾放言保蘭州還要直下西安

蘭州戰役:馬步芳曾放言保蘭州還要直下西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甘肅省蘭州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由彭德懷任總指揮。戰役發起於1949年8月,經歷了竇家山、古城嶺、馬架山、營盤嶺、沈家嶺、狗娃山和黃河鐵橋等激戰。蘭州戰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後一次戰略決戰,對全部解放西北五省遼闊的祖國疆土有着重要意義。

而那些戰爭遺留下的痕跡,在淡去了硝煙的鋒芒後,和戰後建起的烈士陵園及紀念館一起,在深切地緬懷和感念着那段崢嶸歲月、那些慷慨激昂的身影的同時,也爲發展紅色旅遊提供了條件……

 營盤嶺

營盤嶺,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很少會對這個地名感到陌生,它陪着老一輩人的記憶老去,又在祖輩父輩的故事聲中鮮活。

皋蘭當地的老人,有些還會說起,這一帶有營盤嶺和頭營村、二營村、三營村的叫法,是因爲漢朝時大將軍霍去病率部西征,上了皋蘭山紮下營盤,部隊分一、二、三營。營盤嶺明代就成爲兵家必爭之地,並屢次駐軍設防。

蘭州戰役:馬步芳曾放言保蘭州還要直下西安

而提起解放蘭州的戰役,首先躍入腦海的,也總是少不了營盤嶺的身影。

山頂上還可以清晰地辨認出人工壕溝的痕跡,二十多米的長渠,很寬,長渠中間拐了一道彎。據說這個曾經是暗道,國民黨的軍隊就在裏面活動。壕溝的旁邊,是鋼筋混凝土的碉堡,與想象中的巍峨威武不同,它的大部分只是靜靜地掩在一個土坑中,透露出衰頹的氣息。碉堡上有兩個方形的射孔,正對準前方的溝壑。附近還散亂地堆着幾塊混凝土,它和不遠處的一個小土堆一樣,都是戰鬥中被炸燬的碉堡的殘痕。這些,都曾爲當時國民黨軍隊的防禦工事。

而今,站在空曠的山頂上,舉目四望,似乎已經很難尋覓到當年的漫漫硝煙,然而數十年前的那些慘烈,卻似乎猶能穿過歷史的風塵,混雜在秋風蕭瑟中,在皮膚的深處引起一陣陣觳觫顫慄。

  蘭州戰役

關於戰爭的記憶,總是一個人心中最難以抹去的印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軍長羅元發曾經寫文章追憶過這場戰爭:

營盤嶺位於皋蘭山中央,與西邊的沈家嶺和東邊的馬架山陣地互相銜接,互爲依託,並以抗日戰爭時期修建的“國防工事”爲骨幹,構成國民黨軍隊整個防禦體系。能否拿下營盤嶺,是六軍能否勝利完成任務的關鍵。

馬步芳曾讓紅軍在西征途中受挫,又在1948年的西府戰役佔了便宜,認爲自己是“不可戰勝”的,放言“憑着蘭州依山臨水的地形和抗戰時期的‘國防工事’,不僅要保住蘭州,而且要直下西安。”

彭德懷親臨現場,觀察地形,一改往日儘量從敵人側翼實施迂迴、分割和包圍的作戰方法,指示羅元發要“正面突破”。羅元發懷着矛盾的心情再把敵人的陣地仔細看了一遍,原來營盤嶺頂上有一組用鋼筋水泥築成的環形集團工事,那是營盤嶺的主陣地。主陣地東西兩側都是懸崖絕壁,敵方還專門加強了兩邊的火力配備。繼續以往的打法無疑是正中敵軍下懷。

針對這種情況,羅元發向彭德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攻部隊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從營盤嶺下邊的下莊正面攻擊,以少數兵力從側翼助攻,吸引敵人火力,正面得手後再從兩翼投入兵力。

1949年8月21日6時,在陣陣炮火向敵人猛烈轟擊之後,十七師五十團直撲下莊。

戰爭開始進行得並不是特別順利。因爲發起攻擊時,我軍的炮火只摧毀了敵軍暴露在前沿的工事,未能徹底摧毀暗堡。當炮火轉移時,躲藏的敵人鑽了出來,火力阻攔,使我軍擔任爆破任務的分隊難以接近懸崖,無法實施爆破。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我軍向營盤嶺的攻擊始終未能奏效,反而傷亡頗大。

就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他們接到上級命令,全線停止攻擊。各師暫停攻擊,撤回待命,只留下進攻到三營子腳下的五十團三營,實施“膏藥戰術”。

彭德懷下達命令:“再給3天時間,充分進行準備,爭取一舉攻克營盤嶺。”還專門將野司野炮團派來支援戰鬥。當時出動了13門野炮和3門榴彈炮。坡陡路窄,牲口拉不上去,都是戰士們推上山去的。

蘭州戰役:馬步芳曾放言保蘭州還要直下西安 第2張

解放軍日夜輪流對敵進行陣前觀察,摸清了敵人的工事構築和火力配備情況。“膏藥”三營的同志以頑強的毅力堅持戰鬥,連夜襲擾敵人,讓他們疲憊不堪。

當戰鬥再次大規模打響的時候,已非慘烈二字所能形容的了。當部隊衝鋒到營盤嶺主陣地時,峭壁懸崖,土質堅硬,突破口未被炸開,敵人憑藉鋼筋水泥暗堡拼命抵抗,我軍幾次攻擊都未能成功。前沿的四個連隊一時上不去,下不來,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萬分危急之下,七連指導員曹德榮突破火力,雙手托起炸藥按在峭壁上,命令身後的戰士拉開了火,以董存瑞式的英勇爲戰友們炸開了前進的路。

爭奪最後一個頑固堡壘的時候,紅旗在敵陣上七起七落,到第八次豎起的時候,陣地早已化身成修羅場了。

其他幾個戰場也萬分慘烈。8月26日早晨,六軍同三軍、四軍和十九兵團在城內勝利會師,蘭州回到人民手中。

“蘭州戰役實際上並不僅是解放蘭州的戰役,而是解放大西北的戰役,只是發生在了蘭州。”蘭州戰役紀念館負責人表示。“它是第一野戰軍在西北打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和三大戰役一樣在解放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從根本上消除了國民黨在西北的反動統治,解放了我國大西北廣袤的國土。”

毛澤東曾言,在蘭州戰役之後,西北的戰場上就“只剩下接收和走路了”。

  不朽的豐碑

蘭州戰役中犧牲了8000多人,918名烈士葬於興隆山的烈士陵園,925位先烈在華林山的烈士陵園永息,先烈們以鮮血爲我們洗刷出和平與安寧的天空,而後,悄然沉寂。

英雄的軀體難免歸於塵土,而英雄的傳說,則會一直銘記於人們的心中,伴隨着所有的敬仰與感念。

從文化宮附近坐304路公交車到終點站,華林山頂,有着衆多的墓園,略微西行,在僻靜處便可見到蘭州市烈士陵園的大門。與附近的公墓相比,有些清冷,卻在素雅中透出一番肅穆和威嚴。

時間尚早,有掃墓人正靜靜地清掃着前面的積塵,間或掃視一眼巍峨矗立的紀念碑,發出一聲感懷的嘆息。碑前有人放了兩束菊花,花瓣在風中輕輕搖曳,仿若訴說着一個熱血的年代

進門的時候就可以見到那高高聳立的紀念碑,似乎是無形中自有一股威勢,只是沿着廣場一步步行來,依稀間遙想當年革命先烈慨然赴死的激昂,便忍不住胸懷激盪,而間或皸開的地板,又讓人忍不住慨嘆歲月的滄桑。

1955年,蘭州市在蘭州市烈士陵園布展了蘭州戰役紀念館;2008年對年久失修的紀念館拆館重建,次年正式開館。紀念館精選了295幅歷史圖片,22張作戰形勢圖,徵集了部分歷史文物,在布展上以時間爲順序,以戰役的發生、發展爲主線,分爲戰前形勢、戰役部署、戰略決策等十一個展廳,除大量珍貴的檔案文獻和豐富的圖片資料外,布展還運用雕塑、油畫、沙盤、情景再現等表現手法直觀生動地再現了蘭州解放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清明時節,總能見到高校學生前來掃墓參觀,緬懷革命先烈。蘭州戰役紀念館也成爲蘭州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場所。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