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冬天到了沒有空調的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冬天到了沒有空調的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天到了,儘管還是有很多“要風度不要溫度”的美麗姑娘,但是更多的人已經默默選擇了保暖的秋褲、絨褲、加厚打底褲,甚至羽絨服啥的,總之就是在保暖的路上各出奇招。但是,你知道在古代,還沒有棉織品的時候,人們是怎麼禦寒的嗎?

當然,因爲朝代不同,服飾也會不同,對各階級的限制也不同。

冬天到了沒有空調的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網絡配圖

衆所周知,現在人們冬天常用的棉衣、棉被什麼的,其實被廣泛應用,也沒多久,因爲棉花是從明朝纔開始傳入的。而在明朝以前的冬天,古代人都是用什麼禦寒的呢?

首先在冬裝上,衣料主要有絲、麻和毛料。當然,絲織品一般都是上層人士使用的,絲織品包括綾、紗、羅、絹、緞、錦等,厚薄也各有不同。緞和錦都是比較名貴的衣料,明清時期,也只有大富大貴的有錢人家才能用來制冬衣,而在戰國時期更是名貴,只用來做衣服邊緣的裝飾。

而貧民一般都用麻布,是麻或者其他植物的纖維,製成線,再織成布。由於當時的工藝還不太先進,所以這種布料比較粗糙,一般都是貧民穿。

當然,古人的冬衣不止一層,那時候已經有兩層的“裌衣”了,外面一層,裏面襯一層,是外袍,類似於現在的深秋的時候穿的厚風衣。天再冷一些,人們就會在衣服裏塞上東西。棉花破擊之後的明清塞的是保暖性能比較好的棉花,但是在棉花傳入之前,也就是明朝之前,人們在衣服裏塞的是“絲綿”,就是人們養蠶繅絲的下腳料,簡單點將就是蠶絲,又輕薄有保暖。

冬天到了沒有空調的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人們已經學會用動物毛製作衣服了,當然毛紡織品在漢魏時期還是普遍製作成氈褥,直到兩晉的時候才廣泛用於服裝。

當然,冬天保暖少不了皮草,各類動物的皮毛,保暖效果也是槓槓的,不過這從古至今都是有錢人用的奢侈品。

保暖除了衣服,還有手套、帽子等,也很重要。在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經發現了露指頭的短手套,看來古人那時候都已經很潮流了啊。而到了北朝和明代時期,手套更是各式各樣,刺繡花紋十分的精美,放到現在看都是十分精美的。

而冬天用的保暖的帽子,在漫長的時期裏更是多種多樣,比如《紅樓夢》里老年人頭上戴的那一圈抹額,除了又遮擋髮際線修飾臉的作用,還有保暖的作用,民間多用塞了絲綿的布紮在額頭上,或者帶頭帕。除此之外,還有“臥兔兒”和“昭君套”。臥兔兒是用動物皮做的一種女士的皮毛,帶上比較好看,像頭上窩了一個兔子,非常的可愛。“昭君套”是一種沒有頂的皮帽,一般是富家子女帶的。

冬天到了沒有空調的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第3張

網絡配圖

而古代的男子戴的禦寒的帽子叫做“風帽”,不僅能禦寒還能抵擋風沙。而到了明朝的時候,連暖耳都有了,功能與如今的耳暖子相似。

真是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啊!比起非洲人流傳的“渴死不挖井,餓死不種地”的傳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真的是太勤勞了,爲了活下來,一直在努力!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