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研究甲骨文的“甲骨四堂”指哪四個人?分別有什麼成就?

研究甲骨文的“甲骨四堂”指哪四個人?分別有什麼成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甲骨文是商周時期的古老文字,在占卜吉凶記事時往往會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文字,被稱爲“最早的漢字”。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發現甲骨文後,清末興起了一股甲骨文研究的熱潮,最先是學者孫詒讓考釋甲骨文,其後大批學者也加入了甲骨文研究的行列,其中以“甲骨四堂”最爲著名,他們對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爲後世的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礎。之所以稱“甲骨四堂”,有兩層含義:這四人是甲骨學研究者中最爲突出的,且四人的字號後都帶有“堂”字。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陳子展曾有“甲骨四堂,郭董羅王”的說法,這四人分別是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和王國維(號觀堂)。“甲骨四堂”之中,羅振玉和王國維二人研究起步相對較早,郭沫若和董作賓較晚,關於四人的具體排名問題,一直沒有定論,姑且將四人對甲骨文研究的貢獻分列如下:

研究甲骨文的“甲骨四堂”指哪四個人?分別有什麼成就?

在甲骨學的研究中,羅振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被譽爲甲骨學的奠基者,羅振玉自幼習經史考據之學,因此擅長考證,他的貢獻主要在於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自甲骨文被發現後,很長時間內存在着甲骨文出自何處的爭論,羅振玉廣泛蒐集材料、經過細緻地考證後提出“於刻辭中得殷帝王名溢十餘,乃恍然悟以卜辭者,實爲殷室王朝之遺物。”他正確判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並不是傳說的山東、湯陰等地,而是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遺址。他還是第一個以甲骨文體寫書法的人。他與王國維一起整理研究甲骨文,確證了甲骨文中合書的現象,二人的研究由此被稱爲“羅王之學”。

王國維對甲骨學的貢獻首先表現在甲骨文的考釋方面,1915年,王國維發表了《殷墟卜辭中所見地名考》,考訂了孟、雍、毫、費、祀、僱等八個地名,論證了“殷祭”即合祭,“外祭”即祭社。1917年他又發表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書,不僅考證出了商周時期一些人物確實存在,同時也證實了司馬遷的《史記》中殷本紀的記載,同時糾正了《史記》中的一些訛誤,並證明其確實是一部信史。王國文的另一貢獻是總結了出土文獻與書籍參證的“二重證據法”,不僅對甲骨學的研究有重要幫助,而且對一般的學術研究也有啓發意義。

郭沫若研究甲骨學的起步較晚,1928年他纔開始研究甲骨文與殷商史,但他的研究卻能後來居上,郭沫若曾出版過多部甲骨學研究的著作,包括《卜辭中的古代社會》、《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銘刻匯考續編》(甲骨文部分)等。他對甲骨學的貢獻主要表現爲考證了殷商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生活諸方面,並對當時的奴隸制度、私有財產、氏族貴族等有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他考證出了殷商時期的王位繼承製、婚姻家庭形態等,並得出殷商時期爲青銅時代和奴隸社會的結論。郭沫若不僅考證了甲骨文字達500多個,而且發展出了一組考證地名的方法——地名系聯法,爲考古工作提供了便利。

研究甲骨文的“甲骨四堂”指哪四個人?分別有什麼成就? 第2張

董作賓對甲骨學研究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用骨斷代學,他所著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被公認是中國甲骨文史上劃時代的名著。與前三位不同,董作賓曾多次參加了殷墟的發掘工作,並主持整理了甲骨,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用甲骨來分期斷代,分甲骨文爲五期:第一期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爲祖庚、祖甲;第三期爲凜辛、康丁;第四期爲武乙、文丁;第五期爲帝乙、帝辛,對甲骨學研究有重大推進。此外,董作賓還根據在甲骨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殷商時期的歷法、禮制等的獨到見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