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多數人總是認爲古人沒有現代這麼便利的條件設施,所以很少洗澡。但其實,古人對洗澡一直都持着重視的態度。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古人把洗澡稱爲沐浴,從當時象形文字的圖案來看,沐是一個人舉着一個木盆,浴則是一個人坐在一個器皿裏。由此可見,沐在古代是洗頭髮的意思,浴則是洗身子之意。在等級比較森嚴、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社會,洗澡被賦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湯盤銘文》裏的這句便是對洗澡最簡潔有力的詮釋。

西周時,官員沐浴之後才能去朝見天子,以示尊重與忠誠。在漢代,政府還專門爲洗澡設定假日,時隔五日一天,這天所有的官員都要回家沐浴。正如《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所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而到了唐代,洗澡日則由五日一天改爲十日一天,稱爲"休浣"日。

如果有客人來訪,主人是要提供給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環境,以顯出對客人的尊重。《周禮·儀禮聘禮第八》中記載的"管人爲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便是這個意思。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對於古時候的窮苦人家,洗澡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爲熱水不易獲得,靠近水源的話,水倒是好解決,但是燒水用的火卻是個難題...

古人燒火只有用柴,而柴需要花時間精力拾取,或花錢購買,對於很多窮苦人來說,日常生火做飯使用的柴已經是勉強維持了,根本沒有餘力餘錢去獲取燒洗澡水用的柴,所以洗澡的頻率自然就降低了。

至於洗冷水澡,由於古代的窮苦人因爲營養不足體質本就差,所以即使是在夏天,洗冷水澡也很容易生病。而古代的醫療水平的限制,也使得在沒錢補充營養購買藥品的情況下,一點小病也能要人的命,所以在古代,洗澡這事,也是因人而異。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古人比我們想像中講衛生多了。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就是說官員們上了五天班之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現在的公務員哪有這待遇?更有人因爲喜歡洗澡而著書立說,這就是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沐浴經》。古人洗頭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潔劑“無患子”來洗頭。

遠古的人們,只能到江河湖海洗澡。在洗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些泥土抹在手或身上,再用清水洗去,比原來還乾淨。於是泥土成爲最早的清潔劑,當手沾油脂時,用泥土揉搓,再用水清洗,油污很容易去掉。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皁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皁角洗頭髮。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爲“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洗澡頻繁嗎?官員竟然還有洗澡的假期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爲“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皁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