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南朝劉宋皇室:盛產精神病和變態皇帝的朝代

南朝劉宋皇室:盛產精神病和變態皇帝的朝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爲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齊、樑、陳;北朝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下面要說的南朝的宋朝,一個在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王朝。這個王朝的皇帝幾乎全部是殺人成性、荒淫無度,似乎每個皇帝都有神經病。他們到底有多麼的神經呢?

 宋武帝劉裕:

出身于軍旅,爲人剛毅儉樸,稱帝后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視皇室教育,以至於所託非人,釀成鉅變。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移墜,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託付給宗室皇族。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之間發生多次骨肉相殘的慘劇。這樣來看劉裕還是一位比較不錯的皇帝,可他的後人就不是這樣了。

南朝劉宋皇室:盛產精神病和變態皇帝的朝代

網絡配圖

  宋少帝劉義符:

劉義符在位時居喪無禮,好爲遊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戲,什麼父喪,什麼軍國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羣臣諫言,一概不聽。魏兵犯境,作戰失利,將軍自劾,國人驚惶,他也不管。公元424年6月,文武將官徐羨之、檀道濟等人帶兵殺入,將酣睡中的劉義符帶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璽,以太后的名義廢其爲營陽王。不久被殺,時年僅十七歲。

宋文帝劉義隆:

他是劉裕的第三子,即位後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征討河南,但是無功而返。元嘉三十年,因太子劉劭被揭發以巫術謀奪帝位,故文帝召集大臣謀廢太子,而劉劭先發制人,與其弟劉濬共謀殺害宋文帝即皇帝位,終年47歲。

 宋孝武帝劉駿:

453年,太子劉劭弒帝之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很快便擊潰劉劭的勢力,奪取了皇位。年號“孝建”、“大明”,史稱孝武帝。

劉駿奪取帝位後,劉宋王朝從此走向衰落,他是一個荒淫腐敗的昏君,在位期間擔心各兄弟藩王會對自己不利,便不惜骨肉相殘,劉氏宗室慘遭此大劫,劉宋勢力更加削弱。

劉駿生性好淫,凡是閨房之內不論尊卑長幼,只要略具二三分姿色,看見合意的就引她入宮侍寢,免不了被劉駿強逼成歡。劉駿與自己的母親路太后有染,《魏書》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穢污之聲,佈於歐越。”以及“四年,獵於烏江之傍口,又遊湖縣之滿山,並與母同行,宣淫肆意。”大明六年壬寅四月,劉駿寵幸的堂妹殷淑儀病死。劉駿哀傷過度而起病,自此少理政事,於大明八年甲辰閏五月病死。壽三十五歲,在位一十一年。諡爲孝武帝。

南朝劉宋皇室:盛產精神病和變態皇帝的朝代 第2張

網絡配圖

 宋前廢帝:劉子業

劉子業個性格暴躁,乃荒淫好殺之人。後宮已有嬪妃萬人,但仍將其親姑母寧朔將軍何邁之妻新蔡公主劉英媚封爲夫人,納入後宮。劉子業有一個同母姐姐山陰公主,劉子業也將其召入宮中,做了同吃同住的夫妻。劉子業荒淫好色,濫殺無辜,不僅狂殺自己同姓骨肉,還殺了許多大臣將軍、近臣密戚,搞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泰始元年十一月,將軍柳光世、壽寂之等合謀,湘東王劉彧發動政變將其殺死。

 宋明帝:劉彧

歷史上著名的借種皇帝,自己生不出兒子,於是將妃子賜給大臣借種。劉彧雖然不像劉子業那樣喜歡亂倫,可是他喜歡在宮中舉行大型的裸體宴會,他以觀看裸體的妃嬪爲樂。

 後廢帝:劉昱

殘忍好殺,一日不殺人,則鬱鬱不樂。喜怒無常,左右稍有不合心意,就拳腳相向,以殺人爲樂。後宮淫亂,荒淫無度,史載其“窮兇極暴,自取灰滅,雖曰罪招,能無傷悼。棄同品庶,顧所不忍。可特追封蒼梧郡王。”是個喪國亡家之主,史稱後廢帝。七月七日乞巧節,劉昱臨睡前吩咐楊玉夫說:“你在庭院裏等着織女度河,看見了立刻報告我,看不見就殺你。”牛郎織女相會只是一個神話,哪裏看得見,楊玉夫十分恐懼,在劉昱熟睡的時候用刀子殺了他。當時劉昱十五歲。

南朝劉宋皇室:盛產精神病和變態皇帝的朝代 第3張

網絡配圖

  宋順帝:劉準

元徽五年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位,是爲宋順帝,並封蕭道成爲相國、齊王;是名義上的皇帝,權利被蕭道成掌握。升明三年,蕭道成要求劉準禪位。劉隼說出“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同年4月,劉準禪位與蕭道成,劉宋到此滅亡。

南朝四個朝代的皇帝大多暴虐不堪,心理極其狹隘變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