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旗袍改良史:民國女性從傳統到開放的見證者

旗袍改良史:民國女性從傳統到開放的見證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說到旗袍,總是想到民國女子,而在這麼多民國女性中,宋美齡女士給人的印象最深刻。傳言她的旗袍有很多,至少有50箱旗袍。可見對旗袍是喜愛至極。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旗袍的前世今生。

“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豔如一闕花間詞。”作家葉傾城聊聊數語,道出了旗袍女子溫婉又略帶魅惑的形象。自晚清至民國,旗袍風靡國人,1929年,被國民政府定爲“國服”。

旗袍的源頭是清代滿族女人的長袍,右衽大襟,四面開叉,適應滿族人騎射生活的需要。有清一代,旗袍的基本形制無甚變化,這與傳統社會以服飾體現等級、威儀的禮節性要求有關,美感是次要甚至不被考慮的,所以老照片中,晚清的旗袍寬大直板,遮掩了女子的身材。

旗袍改良史:民國女性從傳統到開放的見證者

網絡配圖

到民國,美感取代體統,旗袍因此脫胎換骨。改良旗袍吸收西方服裝裁剪的優點,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與腰際曲線,從此成爲民國女性審美情趣的標誌服裝。

南京藝術學院夏燕靖教授對旗袍的歷史頗有研究,他的研究顯示,民國影星是推動與普及改良旗袍的重要力量。例如胡蝶,她穿旗袍總是袒露小腿和小臂,這在當時成爲時尚,而且她的旗袍下襬和袖口都綴有“蝴蝶褶”,這類旗袍也被稱爲“胡蝶旗袍”。“顧蘭君式”的旗袍也曾風靡一時。一張照片中,顧蘭君旗袍開叉高到大腿根,袖口也有半尺長的大叉,開放度不輸於現代女性。

女明星+改良旗袍,成爲許多“娛樂新聞”的配方。1931年,着名的《良友》雜誌攝影師動用大量社會關係,湊齊了包括袁美雲、黎明暉、王人美、胡蝶、阮玲玉等八大女星拍攝合影,除王人美外,每個人都身着改良旗袍“出鏡”,成爲當時娛樂圈熱議的焦點。1934年老上海的服裝品牌“鴻翔”在上海百樂門舞廳舉辦時裝表演會,胡蝶、阮玲玉等當紅明星穿着旗袍上臺“走秀”,成爲民國影壇一大盛事。1939年,《良友畫報》爲難民籌集救濟款而舉辦明星照片義賣活動,顧蘭君身着高領盤扣無袖旗袍的照片,以6000元天價拍出,轟動一時。

旗袍改良史:民國女性從傳統到開放的見證者 第2張

網絡配圖

與旗袍有關的最重要的時尚變遷或許是阮玲玉穿戴“義乳”。“義乳”,是20世紀初國人對胸罩的稱呼。阮玲玉習慣將旗袍腰身改得細窄,以至於要吸口氣才能繫上釦子,要穿這樣的旗袍,非得搭上“義乳”。阮玲玉穿戴“義乳”,爲胸罩普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明星們塑造了銀幕上一個個旗袍女子,而作家們筆下也有形形色色的旗袍女子登場。《半生緣》裏的曼楨,“新做的短袖夾綢旗袍,粉紅底印着豆大的深藍色圓點子”,一個活脫脫的少女呼之欲出;《色·戒》中王佳芝出場,身穿“電藍水漬紋緞齊膝旗袍,小圓角衣領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樣。領口一隻別針,與碎鑽鑲藍寶石的‘鈕釦’耳環相映,”儼然一位精緻、高雅的滬上少婦。今天的作家在寫民國故事時,也往往藉着旗袍這一符號,爲人物性格做註腳。亦舒在《喜寶》中寫勖太太,“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頭髮一絲不亂,鑲滾條的旗袍套裝,優雅的皮鞋手袋,頸項上三串珍珠,手上起碼戴着三隻戒指,寶石都拇指甲大小”。

在民國,旗袍對於普通女性,也是時尚消費的重要載體。胡蝶當選影后之後,許多雜誌報刊對胡蝶的着裝從頭到腳爲讀者分析,重點自然是旗袍。還有很多雜誌定期推介新款旗袍,如上海美亞織綢廠聘請多位中外模特,爲其24套改良旗袍舉行“時裝秀”,並在雜誌上刊登寫真,時尚味道一點不輸今天的《瑞麗》《ELLE》。除了“封面女郎”,月份牌上,藥品廣告上,甚至香菸盒子上,旗袍女子也比比皆是。人們對旗袍的熱衷,催生了一批旗袍頂級品牌,如上文提到的老上海“鴻翔”旗袍,還有老上海“朱順興”旗袍等等。

旗袍改良史:民國女性從傳統到開放的見證者 第3張

網絡配圖

旗袍作爲一個文化符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尚與氣息,也暗含着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宋家三姐妹--20世紀最耀眼的“女子組合”,出席重大場合時,都身着旗袍。宋美齡對旗袍的熱愛超乎一般,在她的超大衣櫃裏,清一色全是旗袍,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旗袍,都編有號碼,根據各種活動和場合,隨時取用。1943年,在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宋美齡以中國“第一夫人”身份訪美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她身着旗袍,以流利的英語介紹中國的艱難抗戰,感動了美國朝野,爭得了他們對中國的同情和進一步的支持,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91年宋美齡決定定居美國,隨身攜帶了99箱私人衣物,據說其中至少有50箱旗袍。

說到旗袍的“革命”,不僅僅是款式的變化,也是中國女性一個思想從保守到開放,審美從傳統變爲到現代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社會衝破牢籠,走向解放的一個過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