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相親“郎財女貌”並不吃香 重門當戶對

古代相親“郎財女貌”並不吃香 重門當戶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下,相親節目盛行,十幾個女孩相看一個男人,或十幾個男人圍觀一個女孩。一堆人對長相、衣着、性格、職業、身家、愛好品頭 論尾,或直言愛意,或語出驚人,更有“你看我怎麼樣,帶我走吧”直爽之言,其大膽索愛,令人咂舌。與其說是相親,不如說是娛樂。

在古代,中國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 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爲“看親”。雅稱“相親”。

古時人們如何相親呢?

古代相親“郎財女貌”並不吃香 重門當戶對

網絡配圖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準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準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 庭院,準備接待客人。作爲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儘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菸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 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瞭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 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幹;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託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古代相親“郎財女貌”並不吃香 重門當戶對 第2張

網絡配圖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爲“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 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在古代,男女本人對自己的婚姻根本沒有話語權,一切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做主。如果“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而且在婚姻嫁娶的環節中,並沒有相親環節,洞房之前男女雙方是不能見面的。

在宋代以前,依照古禮,婚姻嫁娶要經過納采(送禮、求親)、問名(詢問女子姓名、生辰)、納吉(到女方家送禮、訂婚)、納證(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請期(定婚期)、親迎(成婚)等環節,古稱六禮。到了宋代,據《朱子家禮》所述,六禮已減爲三禮,即納采、納幣、親迎。但是,無論婚禮繁瑣還是簡潔,一概都不重視見面相親。如果 說像現在那樣男女交往一段時間再結婚,在古代則屬於雷人的事。

當然,宋代禮儀相對靈活,並不完全拘泥於古禮。所以,也有重視相親的。據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相親時,男方的親人 或者母親到女方家,如果看中了,就送一枝釵子插在女孩頭上,叫做“插釵子”;如果不中意,就會留下一兩塊綵緞,給女方壓驚,這親事也就算了。從記載上看,男方對女方是有選擇權的,起碼男方家長看到了女孩的長相。

古代相親“郎財女貌”並不吃香 重門當戶對 第3張

網絡配圖

試想一下,若一個富豪單以“女貌”選擇應選女子,而不考慮其他配置,那麼,他的婚戀觀就很難被人認同。

《新唐書》說:“敬宗饕沓,遂以女嫁蠻酋馮盎子,多私所聘。”“敬宗爲子娶尉遲寶琳孫女,多得賂遺。”《大唐新語》說:敬宗“又納 資數十萬,嫁女與蠻首領馮盎子及監門將軍錢九隴(子)”。“九隴本皇家隸人,敬宗貪財,與之婚姻,曲爲九隴敘其閥閱。”他將一個女兒嫁給富豪馮盎之子,又將另一個女兒嫁給本是皇家奴僕、後升監門將軍的新貴錢九隴的兒子,爲兒 子娶的則是名將之後,動機雖說都是貪圖錢財,但不排除有門當戶對、聯姻策略的考慮。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