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歷史上年羹堯之死與華妃到底有何關係?

歷史上年羹堯之死與華妃到底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羹堯是湖廣巡撫年遐齡的次子,漢軍鑲黃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時“年未三十”,據此推算,他大約生於康熙十七年,與雍正同歲。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堯中進士,後改庶吉士,授檢討。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他相繼出任四川、廣東鄉試正考官。四十八年二月,授內閣學士,同年擺任四川巡撫。在康熙末年驅準保藏戰役中,他被授爲四川總督兼巡撫事、定西將軍、川陝總督。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封三等公,世襲閣替,加太保。清廷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之役中,年羹堯出任撫遠大將軍。戰後升二等公、一等公,隆寵無以復加。雍正二年十月他二次入京陛見後,開始失寵,翌年十二月被救諭自裁,年僅47歲。

歷史上年羹堯之死與華妃到底有何關係?

網絡配圖

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受封雍親王,建立雍親王府邸,而年遐齡全家從此時起歸屬雍親王門下,成爲雍邸私人。不久,年羹堯親妹年氏又成爲雍正的側室。可見雍正與年羹堯雖是主僕,關係卻十分親密。然而數年後,雍正和年羹堯之間出現了芥蒂。

年羹堯於康熙晚年得到皇帝倚信,步步高昇後,對其主子(雍正)日漸疏遠與無禮之舉,透露出他的一個致命弱點,即恃寵而驕。雍正是位自尊心極強、性格偏狹之人,對於“藩邸舊人”的上述表現自然痛心疾首,懷恨在心。

只是當時正值康熙諸子儲位之爭十分激烈之際,而政治地位蒸蒸日上的年羹堯,對於雍正謀取帝位顯然極有用處。所以,雍正才採取威脅利誘並舉的手腕,迫使他爲己所用。有的學者認爲,雍正與年羹堯關係中的這一裂痕,對於數年後雍正嚴厲處置年羹堯,具有一定影響,這種推測不無道理。

雍正元年末,羅卜藏丹津在青海發動叛亂,陝甘爲之震動。年羹堯被任命爲撫遠大將軍,在嶽鍾琪的緊密配合下,採取重點進攻,速戰速決方式,迅速平定了叛亂,使西北、西南的局勢得到了穩定。年羹堯還提出一系列治理青海的方針政策,徹底驅逐了在青海的準噶爾勢力,併爲其後進一步解決準噶爾問題奠定了基礎。這是清朝統一邊疆事業中的一個重要成就,而此舉是在雍正的決策、領導下,在年羹堯具體指揮下完成的。它大大提高了雍正在清朝最高統治集團中及在全國的威望。

其時,曾與雍正爭奪儲位的允襈、允禟集團,尚有較大實力,大部分朝臣也對新皇帝抱着消極觀望態度。雍正能夠打破這一局面,擺脫困境,放手清除朋黨,年羹堯助有一臂之力。

歷史上年羹堯之死與華妃到底有何關係? 第2張

網絡配圖

雍正對其喜愛之人極爲親近,所降硃諭,如同在與家人閒話家常。如一次諭年羹堯:“牙疼藥方寫來,你這裏合的仍合了送來。再,你奏落的牙,如何用涼水洗?如何安於牙位?可以如舊之奏,聯忘記了,亦明白寫來。”

雍正甚至在賜予年羹堯平安藥丸的同時,還御書服用此藥的方法,可謂細緻入微、關懷備至。而告知“去冬一冬無雪,正月無雨”一類的家常話,在給年羹堯的諭旨中亦是常見。閱讀這些以普通生活爲內容、言辭極溫和的文字,哪能想到這是一位至尊無上的皇帝寫給下屬的諭旨,就象一封極爲普通的民間家信。

年羹堯在雍正的異常榮寵下,不知持盈保泰、戒驕戒躁,其恃寵而驕的致命弱點,再度暴露無遺,並有惡性發展。若以年羹堯與雍正另一寵臣隆科多相比,後者因任職京師,處於葷毅之下,從政時不能不有所收斂。而年羹堯身爲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在西北地區獨攬大權,無權力機構予以約束監督,更使之得以胡作非爲。

年羹堯利用職權,貪贓枉法,巧取豪奪,積累了大量財富。他任意舉薦、罷默官員,稱爲“年選”。在西北各地安插親信、擴充實力,逐步形成一個宗派集團。年羹堯的潛越行爲表現在各個方面,並日益嚴重。他違制對將軍、督撫“擅用令諭”;在從西安前往北京途中,竟令某些督撫“跪接”。他還曾令扎薩克郡王額驗阿寶下跪;對於雍正遣往軍中的侍衛,竟“作奴隸使用”。這些行徑,都已大大違背封建社會皇權專制下的君臣關係準則,僅其中一項,即會招致殺身之禍。

歷史上年羹堯之死與華妃到底有何關係? 第3張

網絡配圖

更有甚者,他竟公然爲雍正代筆:“今年三月,臣將所刻陸宣公奏議一部恭進,蒙聖恩許賜序文,……伏念萬機無暇,恭勸節勞頤養,何敢以此上煩聖心,不揣固陋,代擬一序,倘得哀翰揮灑頒發,臣之榮耀永永無極。”臣下擅改諭旨,代皇帝撰寫序文,而且先斬後奏,這在封建專制王朝,當然是大逆不道、不可寬恕之罪,而年羹堯卻相繼做出,足見其得意忘形之至,同時也暴露出他對雍正的不恭之態、不臣之心。這已遠遠超出雍正所能容忍的程度,儘管他當時隱而未發,但惱怒之心情可想而知,從而加速了他與年羹堯的決裂。

身爲功臣,必須避免因“功高震主”,而招致皇帝疑忌和同僚嫉恨,他對皇帝的忠貞誠敬,他的謙遜與謹慎,只有與皇帝的褒揚之態成正比例發展,方能免禍於萬一。然而,年羹堯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將雍正對自己的感激與讚賞視爲當然,恃功而驕,恃寵而驕,種種貪婪潛越行徑,嚴重侵犯了皇權,終於爲雍正帝所不容。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