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三國第一毒計:澆滅了大漢復興的最後一粒火星

三國第一毒計:澆滅了大漢復興的最後一粒火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中權謀爭鬥比比皆是,各方勢力政權奪利,勾心鬥角。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講一則三國最毒的一條毒計。

有句老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比較容易理解,年輕人血氣方剛,讀了水滸更容易打架鬥毆、尋釁滋事。那爲什麼老不讀三國呢?因爲老讀《三國》是爲“賊”。賊是奸詐之義,人老了深諳世故,再讀《三國》,比較容易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有此論。

三國第一毒計:澆滅了大漢復興的最後一粒火星

網絡配圖

那麼滿篇權謀的三國,哪一條稱得上“第一毒計”?所謂毒計,應該滿足主客觀的條件:主觀上是惡意的,沒有考慮黎民百姓,純屬爲了個人或小集體私利;客觀上影響惡劣,對天下蒼生、歷史進程造成不可挽回的壞影響。

筆者看來,第一毒計莫過於董卓死後,賈詡慫恿西涼諸將攻破長安之計。這條計謀居心叵測、影響深遠,澆滅了東漢王朝復興的最後一顆火種,直接造成之後數十年軍閥混戰,數以百萬的百姓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讓我們來看看這條計謀出臺的背景:

東漢末年,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張讓爭權,紈絝子弟何進在手裏有兵權的情況下,居然引狼入室,讓董卓入京“調解”。

董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衆,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裕,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到處殺人放火,姦淫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攪和的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控制中央政權後,廢掉少帝立獻帝劉協後,董卓殘忍不仁的本性進一步暴露出來,他經常派遣手下士兵四處劫掠,造成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此時黃巾軍起義風起雲涌如火如荼,各地割據豪強也趁機發難,借討宦官或者董卓爲名,招兵買馬組織軍隊,整個東漢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三國第一毒計:澆滅了大漢復興的最後一粒火星 第2張

網絡配圖

獻帝初年,王允替代楊彪擔任司徒職務,同時兼任尚書令,王允作爲傳統意義上的名門望族,以及東漢政權核心支持者,受命於危難之秋,毅然承擔起恢復和革新東漢政權和社會的重任,與尚存的大臣們一道努力重新樹立皇帝的權威。

王允聯合朝中支持皇帝的大臣,成功策反董卓的心腹呂布,在朝中文武大臣集會於未央殿的機會,當場殺死董卓,並誅三族。

董卓被殺後,滿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萬歲!長安老百姓高興得在大街小巷載歌載舞,同祝國賊被誅。

此時,皇帝青春年少聰明伶俐,朝政爲忠臣王允把持,大將呂布負責軍事,政權官僚體系尚存,宦官外戚均被誅殺殆盡,京城百姓擁護。大漢王朝,終於出現了最後一縷曙光。

只可惜,這只是迴光返照而已。王朝復興的最後一棵火種,被賈詡的毒計狠狠澆滅!

董卓死後,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涼州舊部時,極不果斷慎重,既想赦免又想解散,結果傳言說他要殺盡涼州兵,一時人心惶惶,王允也沒有安撫。

三國第一毒計:澆滅了大漢復興的最後一粒火星 第3張

網絡配圖

李傕等涼州舊將擔心被殺,準備遣散部隊各自逃命。這時賈詡出場,攔住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們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衆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爲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意思是聽說人家要殺光我們涼州舊部,你放棄兵權肯定是個死,乾脆打出復仇旗號召集軍隊進攻長安,贏了可以奪權,輸了再跑也不遲。

聽了賈詡的建議,李漼和郭汜以替董卓報仇爲名,聯絡西涼諸將,兵犯長安,很快湊起十萬大軍,輕鬆擊敗呂布。進入長安後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司徒王允等大漢最後的重臣們悉數被殺。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江山傾覆。

賈詡此計毒在完全只考慮個人安危,他熟悉李傕等人的殘暴無度,但完全不考慮這支打着復仇旗號的驕兵悍將進入京城的後果,時機也拿捏的恰到好處,在王允沒有完全掌控局勢前致命一擊,穩準狠辣。

此計之後,大漢王朝最後的榮光隨之而去,皇帝成爲徹底擺設,官僚系統被徹底摧毀,軍事力量完全傾覆,開啓了連綿數十年的戰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