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花木蘭,中國歷史上代父從軍的女將軍,一首《木蘭辭》道出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經過和結果,但是關於花木蘭就算是不熟悉歷史的人也都知道花木蘭和唐朝並沒有多大的干係,可是,事情就是這麼的奇怪,據聞,有人說花木蘭是唐朝人士,還曾隨着薛仁貴出戰契丹,你說奇不奇怪?一起來看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關於花木蘭的身世,唯一參考資料就是《木蘭辭》這首詩歌。因此任何一個考證者都必須從這首詩歌入手,從而撥草尋蛇,捋出一條線來。風月君現在就用胡適之先生所謂“小心假設,大膽求證”的態度,試爲大家一一開釋,以爲引玉之磚。

胡適之名言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木蘭爲何要“當戶織”。織就是織布織緞。爲何要織,爲了給國家交稅。大唐賦稅制度爲租庸調製。租就是地租,“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調就是繳納布匹綢緞。“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絹2丈、綿3兩( 或布2丈4尺、麻3斤)”;庸就是做義務工,參加國家修橋鋪路等公共基礎建設和建陵寢造長城等大型項目建設。“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 。

爲何代役用絹布而不是糧食,因爲在大唐絹布也作貨幣使用,屬於硬通貨。 木蘭當戶織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帖即軍中文告,貼在牆上的關於軍事信息的佈告。簡明扼要的寫清楚爲什麼打仗,跟誰打仗,相當於戰爭動員令。 軍帖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書就是徵兵花名冊。一般來說,書寫花木蘭父親名字的軍書只要一卷即可,用不了十二卷。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網絡配圖

爲何需要十二卷,原來花木蘭家族屬於北魏六鎮治下的軍戶,六鎮居民屬於遊牧民族,每隔三年造一次兵冊,名叫“比丁”,也叫記名字。凡男子年滿十六歲即記名入兵籍,至六十歲退役。木蘭父親十六歲入兵籍,經過十二次比丁,最多五十二歲,沒到退伍年齡,因此需要繼續服役。

花木蘭父親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阿爺就是父親。唐人稱呼父親爲阿爺,耶耶,哥哥。 李世民寫給李治的信,自稱耶耶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大唐實行府兵制。府兵制是一種民兵性質的義務兵役制。農忙務農,農閒訓練,開戰入伍。府兵在服役期間本人免除課役,但軍資、衣裝、輕武器(弓箭、橫刀、陌刀、長槍等)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糧食均須自備。每一火(一火十人)還得共備供運輸的馬六匹,即所謂“六馱馬”。

唐人戰馬這就是花木蘭一家人爲啥要買馬的原因所在。至於武器鎧甲等等裝備,都在兵器庫存着,標着服役者的姓名編號,平時庫房有專人保管,只在訓練和出征時纔會發放。因此不用臨時買,只要去兵器庫領取即可。東市西市是長安城的兩大集貿市場,長安城沒有南市北市。當然花木蘭不是長安人,她也不是在長安城買東西。後世的東西一詞就來自唐時的東市西市。那麼花木蘭是哪裏人,這裏留個懸念,後文解讀。

唐長安城,大家看一下東市西市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裏說的很清楚,花木蘭從家鄉出發,一天走到黃河邊。第二天從黃河邊出發,一天走到黑山。打仗地點就在黑山。

在黑山只聽到陣營中燕山胡騎嘶鳴。啾啾,悽切尖細的聲音。爲何戰馬的聲音會悽切尖細,因爲唐軍都是訓練有素的沙場戰士。懂得控制駿馬嘶鳴。這裏的燕山胡騎是唐軍的騎兵,並非敵人的騎兵。 燕山胡騎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小罕山。

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 十二月,唐遣大將薛仁貴率軍攻伐契丹,大軍進入草原,戰於黑山,俘虜契丹首領阿不固,解至洛陽。

薛仁貴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將軍就是薛仁貴,壯士就是花木蘭。

花木蘭沒有當過將軍,她的"孝烈將軍"是後來英雄事蹟突出之後武則天追封的。武則天當了皇帝,爲了提高婦女地位,更爲了證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於是樹立了花木蘭這一榜樣,號召全國婦女學習。

於是大週上下掀起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風氣,女兒們出門一律男裝胡服,騎馬射獵,強勁之風盡顯。這裏的百戰,十年都是藝術修辭,唐朝沒有十年的服兵役期,最多三年就會輪換。唐朝末期就是因爲士兵們服役期太長不能回家導致譁變,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花木蘭不可能在外打仗十年。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第2張

網絡配圖

唐代女子胡服男裝圖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廟”。“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唐高宗時長安缺糧,因此每隔幾年就會帶着朝臣去洛陽居住,被人稱爲“逐糧天子”。

明堂就是辦公場所。這裏的明堂爲隋煬帝所建,後來武則天爲了稱帝,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五年十二月辛未,獵於安樂川。己卯,如東都。《新唐書/薛仁貴傳》:(顯慶五年)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執其王阿卜固獻東都。

就是說,唐高宗李治是在東都洛陽的明堂裏接見了薛仁貴和花木蘭等人,對有功將士進行了賞賜,而且舉行了獻俘禮。 洛陽明堂效果圖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尚書郎指尚書省的員外郎,從六品,掌付諸司之務,舉稽違,署符目,知宿直。就是說,這個職務比較忙,既要批審文件,還得晚上值班。相當於皇帝的祕書班子成員。上面有尚書左右丞(四品),尚書左右僕射(從二品),尚書令(正二品)。尚書員外郎是尚書左右丞的副手。

這個職位一般由男子擔任,很少有女子。公元677年(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就是說,花木蘭是武則天要的人,不是唐高宗。武則天當時是皇后,人稱“天后”,喜歡重用有才有勇的女子。花木蘭是個最合適的人選,還能當貼身侍衛,何樂而不爲。有人說尚書郎是尚書令,相當於宰相,其實哪跟哪。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不可能。

如果花木蘭真是回來給個宰相,那得多大功勞啊。侯君集平高昌那麼大功勞,回來想當宰相李世民還不願意給呢。 唐代職官表,看看花木蘭能當什麼官千里足即明駝。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寫道:“駝,性羞”。“《木蘭》篇‘明駝千里腳’多誤作鳴字。駝臥,腹不貼地,屈足漏明,則行千里。” 明代楊慎在《丹鉛總錄·明駝使》寫道:“唐制:驛置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不得擅發。”

後來楊貴妃就曾用明駝給安祿山密報軍機大事,事瀉被殺。楊妃被殺的主因在這裏。因此李隆基不能保,也不想保。風月君會專文詳敘。唐代爲何看重明駝,原來在北魏時,孝文帝元宏準備定天下四大姓,隴西成紀李姓怕不入圍,星夜騎着明駝從甘肅天水跑到洛陽,但還是晚了一步,因爲四姓已經定了。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第3張

網絡配圖

(北魏四姓爲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李氏深以爲恨,自稱“駝李”。所以纔有木蘭提出希望李治特批一匹明駝回家的請求,這匹明駝不僅是一匹駱駝,更重要的是榮譽和待遇。騎着這匹明駝回家看父母,想想什麼情況,比你現在開輛跑車回家拉風多了。這就叫榮歸故里,也就是項羽說的“衣錦不能夜行”。

每個人都有榮歸故里的情結,花木蘭也不例外。 明駝有人說李治和武則天不知道花木蘭是女的,其實此說欠考慮。一來花木蘭要見的是皇帝,如果不表明身份,被發現就是欺君之罪,要殺頭的。不管你立了多大功。二來即使想瞞也瞞不住。因爲花木蘭是軍人,軍人想要見到皇帝需要過政審和安檢兩道關卡。安檢這關需要換衣,由皇帝的安保人員親自在旁監督,以示你沒有身懷利器,以免對皇帝造成傷害。如果發生了“圖窮匕首見”之類的危險事件,誰都負不起責,要滅族的。因此李治和武則天是知道花木蘭女兒身的,所以武則天才要她在身邊做個祕書兼保安的工作。但是花木蘭拒絕了,想回家。武則天沒有強求。特批了一匹明駝,讓她回家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