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楊貴妃是如何打敗三千佳麗獲聖寵的

揭祕楊貴妃是如何打敗三千佳麗獲聖寵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四載,七月二十六日壬辰,皇帝頒詔令,命光祿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書、弘文館學士李適之爲使,金紫光祿大夫行門下侍郎集賢院學士陳希烈爲副使,持節禮冊,冊立左衛勳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第二女爲壽王妃。

陳希烈是第二次做冊立壽王妃的副使。壽王的第二任王妃,出身比楊氏高了一些,她的父親官郎將。這一項詔令發佈之後,僅隔十天,八月初六,宮廷宣佈皇帝新的詔令,冊立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爲貴妃。冊妃並未有莊嚴的典禮,但有一項盛大的宮內歡宴。入宮多年,身分不明不白的楊玉環,終於正了名,爲六宮之主。

(注:史書中如《資治通鑑者》,把唐帝第二次冊壽王妃的日期錯爲七月壬午日,本文據原始詔令。又冊楊玉環事,《唐歷·本紀》統計,時間都不同,有記甲辰、甲寅。以上爲根據《唐實錄》。)楊玉環着上了貴妃的大禮服,那是她第一次正式穿上宮廷中目前最高品級的服飾而出現在羣衆中,接受嬪妃、命婦、內宮的朝拜。衣服使她顯得雍容華貴,別有一種風儀。此時的她,比之初入宮時成熟和濃豔了。她的軀體,在入宮以來也漸漸地豐腴了一些。

揭祕楊貴妃是如何打敗三千佳麗獲聖寵的

網絡配圖

李隆基私心以珠圓玉潤來形容楊玉環。事實上也是:她的青春生命,如今正進入巔峯季,天寶四載八月,她的虛齡是二十七歲,足齡則過了二十六年稍多,她是六月初一生的。大唐貴婦們自我把青春全盛季中心定在三十歲這一點上,以前後各五年,爲生命的茂盛時代。二十五歲以前,雖然也有七八年青春,但一般認爲那是如花朵由蓓蕾至初茁,趨向開放,還未絢爛。女子的成熟,有如花的嫵媚吐豔,二十五之後,才能說是好景,而此時的楊玉環,正由好景走向巔峯。

她被引入宮中,度爲女道士,已接近五年了,在當時,楊玉環雖是婦人,而且已生過孩子,可是,她的稚氣仍未脫,青春的稚氣,曾經逗引和誘發向老的皇帝的生命力。當武惠妃還在世之時,李隆基以被人照顧得太周到而自我感到向老了,到帶些稚氣的楊玉環的進入,有如一陣風吹開一道門戶,他的生命忽然被風吹入了開啓的門中,那道門通向一個新境界,似乎是回春。在過去四年多近五年的時間中,李隆基自感生命力又旺盛了,興趣轉向多方面了。現在,他看着珠圓玉潤似的貴妃,由衷地欣快,他陪伴貴妃受朝賀,有時,他還親自指點一些禮儀節目。

但是榮爲貴妃的楊玉環,實際卻一些也不高興,她的家事,有似一塊鉛壓在心中。她知道自己的父親情況不好,然而,形勢早已如此,她又能有什麼作爲呢?

揭祕楊貴妃是如何打敗三千佳麗獲聖寵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她的嫂嫂承榮郡主,沒有來朝賀。在宮廷禮儀上,這是不合的,但是,宮廷中好像忘記了體制,不去理會。至於出身普通貴家的楊貴妃,對承榮郡主的不來,有自我逃避的安慰——在今天之前,承榮郡主是她的嫂嫂,平輩,但從今天開始,她正式地成了承榮郡主的長輩,但她又依然是玉環的嫂嫂,這一矛盾是她所不能自釋的。

典禮繼續着,她的心情有時混亂,但有時又有飄忽的喜悅,若干年老的命婦向她朝拜時,年輕的她總是有些高興的,她被許多人奉承而飄飄然。典禮完畢後,皇帝親自陪她入內室休息,楊玉環吁了一口氣,看着皇帝,終於笑了,她說:“三郎,做貴妃很吃力——”她稍頓,自行伸手去除下鳳冠——那頂用黃金鑲嵌了許多寶石的鳳冠,製作雖然精巧,分量總是重了一些。兩名內侍在她伸手向上時,已上前,爲她除了冠,接着,又有侍女爲她除了那一幅繡帔。她向皇帝說:“很熱!”同時,她看出皇帝也有熱與累的現象,於是,她體貼地說:“陛下,也累了你,你一直陪着我——寬寬衣吧!”

大唐皇帝向侍女做了一個手勢,上前,攜着楊玉環的手,喜孜孜地說:“我們到裏面去,的確相當熱。”

皇帝偕她進入一間休息室,除了大袍,她發現皇帝的內襯有些汗漬,隨口說:“你去沐浴一次吧——”皇帝哦了一聲,雙目凝看着她,幽祕地發笑。她不解,在除了禮服之後,挨近去問他:“什麼事?”“我想,你也該沐浴了,是不?”“嗯——”她不着意地說,“好熱,出了汗,該沐浴了。”

揭祕楊貴妃是如何打敗三千佳麗獲聖寵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我們同去浴堂殿,現在——”“三郎!”她輕輕地推了他一下,“累了半天,還不好好地歇歇——不,你就是愛胡鬧!”

“這不是胡鬧,現在,名實兼至,一池沐浴,又有何妨呢?”他又來拉她。“不行,我不——我講過在溫泉……”她看了皇帝一眼,由於左右尚有人在,她不願多說,雙手推送皇帝坐下,“你在此歇歇,我進去一下!”說着,就向內走。皇帝出神地看着她,充滿了喜悅地自行去沐浴和受按摩。今天,他雖然只是陪着玉環,但來去幾所殿宇之間,講話多,行動也不少,的確有些累了。楊玉環也汗氣涔涔,但她在沐浴之後,就精神抖擻了,換了一套常服,問明皇帝尚在休息,便到另一所殿宇和宮中的舊妃嬪們相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