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春節習俗:古人春節吃年夜飯開聯歡晚會嗎?

春節習俗:古人春節吃年夜飯開聯歡晚會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古代人是怎麼吃年夜飯的?往下接着看。  

春節習俗:古人春節吃年夜飯開聯歡晚會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年前準備。按中國人的習慣,每年一到陰曆十二月(俗稱臘月),就到了準備過年的時候了,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特別是臘月二十三要祭竈,“臘月二十三,竈王老爺上西天。”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都要祭竈,人們供竈王已經供了2000多年,傳說竈君老爺是原始社會管理火種的人,也有的說是炎帝、神農、蘇吉利、張子郭等。

給竈王爺上供的目的是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而祭竈用的就是關東糖。有一種說法是:關東糖是粘的,粘住竈君的嘴,上了天就什麼也不說了。或者說他只說好話,甜話了。除糖以外,祭竈的時候還要預備清水、草糧,這是給竈王的馬吃的。過去祭竈的時候不準婦女參加。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古代人開聯歡晚會嗎?古代人過春節有哪些活動?  

春節習俗:古人春節吃年夜飯開聯歡晚會嗎?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爲“頭”,後引申爲“開始”。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再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等。

此外,俗傳正月初一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春節習俗:古人春節吃年夜飯開聯歡晚會嗎?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初一之後,幾乎每天都有相應的節俗,但又都是元旦的延續。比如,正月初二這天(北方地區爲正月初四),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北方在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裏,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着這一年裏,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