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貼春聯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貼春聯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聯,又稱“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貼春聯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一說春聯來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貼春聯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2張

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成風俗,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正如詩云:“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係

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鬱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中國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手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爲“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貼春聯習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3張

“桃符”真正稱之爲“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明太祖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

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