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製作春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製作春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瘡之疾,爲害深重,使人“形隕骨枯”、“喪身絕育”。陳司成甚爲憐憫,遂細察氣運、天時、病原傳染及患者嗜好,潛心研究此病診治,成爲中醫梅毒學家,並寫成《黴瘡祕錄》一書。

陳司成的《黴瘡祕錄》共收集病案29則,均爲典型案例,包括各期梅毒。關於梅瘡治療,均服用陳司成親自配製的生生乳而治癒。而生生乳即由砒霜等原料,經高溫燒煉而成。陳司成反對直接用生砒霜,以防中毒,鍛鍊後的砒霜可以毒攻邪(即平常所說的以毒攻毒)。陳司成《黴瘡祕錄》中記載的29例病案,被他治癒的有28例,只有一例,因患者吝費罷藥未能痊癒,治癒率竟達99.9%,可見砒霜、水銀運用得當,對梅毒有特殊的療效。

清朝祁坤於1665年撰寫的《外科大成》,也記載了用砒霜和水銀加工水銀膏治療梅毒的事情。

 治蠱鼓病

道光初年的一天下午,江蘇淮安名醫吳鞠通正和好友對弈,忽有人來報,有一垂危病人擡在門外,請先生看病。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製作春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

吳鞠通仔細觀察病人,只見他面色蒼黃,氣息奄奄,腹脹大如鼓,腹筋暴起。他對來人說,這是蠱鼓病,腹中要麼有蟲,要麼有血。病家說,病人生此病已經有好幾年了,經常說肚子痛,現在痛得更厲害了,曾經用過楝草根皮打過蟲,也吃過烏梅丸,有過一定效果,但未根除,還是經常發病。前天,其老家一位郎中也說這是蠱鼓病,讓病人吃了三分白信(白砒霜),腹痛好一些了,可現在更厲害了,所以來吳先生這裏求救。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製作春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 第2張

吳鞠通說:“此病蟲蠱不錯,用信石也不錯,只是謹慎太過。用量太小,藥不壓敵,我今用信石一錢打粉,回去後用涼水沖服,可將蟲斃,隨後由大便排出,此病可愈。”病家站在一旁,說:“吳先生,砒霜可是毒藥啊,用量是我們在家用的三倍還多,不會出什麼事吧?”吳鞠通說:“病我已看了,方得由我來開,醫生者,生命所託,我豈能拿生命開玩笑。方已開出,我當負責,你照用是了,如有情況立即找我。”

病家取藥之後,便將病人擡回,到家服藥後,果如吳鞠通所言,瀉下不少長蟲,最長者二尺有餘,瀉後腹脹變鬆,腹痛也止,腹也變小如初,知飢索食。全家爲之高興,消息傳遍鄉里,都說:“吳鞠通真神醫也!”

 風行魏晉上流社會的五石散

砒霜在古代,也被人用來美容或制春藥。如含砒霜的五石散有壯陽、強體力、治陽痿等功效,也能使人皮膚白裏透紅。但對其用量與用法卻要求極嚴格。

服五石散是魏晉上流社會的流行風尚,尤其到西晉以後,服散之風極盛。晉哀帝司馬丕、王羲之、張孝秀、房伯玉、皇甫謐等當時名流,都嗜服五石散。服用後伴隨藥力發作,人體會產生巨大的內熱,於是,穿厚衣服的人漸漸少了,穿寬大衣服甚至裸體的人多了起來。

五石散究竟是一種什麼神祕藥物,竟使魏晉至唐中葉的名士們趨之若鶩,從魏晉至唐,歷經整整600餘年而未有間斷?五石散,也稱“寒食散”。稱其“五石散”是就其五味主藥:白石英、紫石英、石鐘乳、赤石脂、石硫黃而言。稱其“寒食散”是就其服用方式而言。據皇甫謐的《寒食散論》,服用五石散需要一整套程序:服藥後,首先需要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掉,即所謂散發。如果散發得當,體內疾病會隨毒熱一起發出;如果散發不當,則五毒攻心,後果不堪設想。而散發的重要一點是,必須在服藥後多吃冷飯,故稱“寒食散”。除了吃冷食之外,還要注意多外出步行運動,稱爲“散動”或“行散”。還要注意多喝熱酒、好酒,每天飲數次,使身體醺醺有酒勢,即處於微醉狀態。如果飲冷酒或劣質酒就可能會送命,西晉的裴秀就是因服藥後飲用冷酒而喪命。另外,服藥後還要用冷水浴(即便在嚴冬)來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掉。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製作春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 第3張

當然,五石散畢竟是慢性毒藥,服此藥而死者,有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學者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

總之,砒霜能解毒治病這種現象叫拮抗作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以毒攻毒”、“一物降一物”。藥之太過就變成了毒,控制毒力反過來又變成藥,千百年來莫不如此。(原文來自羊城晚報)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