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民國“神童”軼事:魯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嬰書寫

民國“神童”軼事:魯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嬰書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竺可楨3歲時與父親上鎮;父親教他念各家店鋪招牌上的字,回來時他竟都能記住。

馬一浮5歲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家中聘請某舉人爲師,教了兩年,因無可再教,自告辭職。

謝冰瑩(非謝婉瑩)5歲就閱讀《唐詩三百首》、《隨園女弟子詩集》和《史記》。

舒新城15歲進小學,始學地理,才知有五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歲於私塾讀《三字經》,因內有“魏蜀吳”,以及過年好玩“孔明燈”的緣故,早就知有個叫四川的地方。

俞振飛二三歲時,父親俞粟廬常親抱於手中令他睡覺,用慣唱的崑曲《紅繡鞋》(見於湯顯祖《邯鄲夢·三醉》)當作催眠曲:“趁江鄉落霞飛鶩,異瀟湘雲影蒼梧。殘暮雨,響菰蒲,晴嵐山市語,煙水撲魚圖,把世人閒看取。”天天哼,如此3年,以至兒子也聽熟了。在他6歲某天突然唱出,有板有眼,絲毫不差。

葉恭綽6歲時,答父親春雨題,作詩有“幾夕無明月”句,受到讚賞。但當他問詢下雨何以無月,不得真諦,始悟致知格物與吟風賞月爲兩回事。

民國“神童”軼事:魯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嬰書寫

謝無量幼年號稱“神童”,6歲會做詩,有《風箏》詩:“憑藉春風力,直飛上青雲。”有客來訪,坐談良久,不勝厭煩。謝寫就一詩以呈,客見後笑辭說,“小公逐我去矣。”

唐文治6歲從祖父學《韓非子》,每隨月光讀書。

顧頡剛6歲時,祖父帶他上街,看見的匾額、牌樓或橋樑等,必講它的歷史。就是這些關於蘇州掌故舊聞的講述,啓發了顧頡剛對歷史的興趣。

梁啓超7歲時,塾師出對:“東籬客嘗陶潛菊”,他立刻對以“南國人思召伯棠”。

翦伯贊7歲時,在祖父指導下圈讀《史記》和《資治通鑑》,到12歲全部讀完。

魯迅原葬上海萬國公墓,石碑刻有“魯迅先生之墓”六個正楷大字,是周海嬰照着媽媽許廣平的字樣臨摹的,那時他才7歲。

1947年上海開明書店印行沈從文作品,封面題字和畫圖是沈的兩子龍朱和虎雛所作。

周運鵬兒時,塾師因他兩月裏就能背誦全部《易經》,特出一上聯“周神童讀周易,易”;他回答說:“左丘明著左傳,傳。”

周運鵬在私塾時,有同學讀《禮記》“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中“毋苟”,誤爲“母狗”。塾師即出一句:“《禮記》一書無母狗”,要學生對以下聯,周答:“《春秋》三傳有公羊。”(摘自李子遲等人著《道可道:民國學人大師真聞錄》一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