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促織皇帝“指的是明宣宗嗎?“促織”指得是什麼

“促織皇帝“指的是明宣宗嗎?“促織”指得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曾將這一血淚篇章寫成一短篇小說,名爲《促織》。內容說的是明宣德年間,里胥奉上司之命向一窮困潦倒的讀書人成名索要蟋蟀,成名到處捕捉不得。就在他惶惶不可終日,“憂悶欲死”之時,終於得到一頭佳品,誰知剛剛到手,卻被頑皮的兒子捏死了,兒子懼怕父親責罵,投井自盡。雖被救起,卻長眠不醒,其魂魄已化作一隻輕捷善斗的蟋蟀,其父得之,獻給皇帝,得了重賞。這段生生死死的故事,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堪稱一着“蟋蟀佳作”。

蟋蟀又名蛐蛐、促織,從唐朝天寶年間開始養鬥蟋蟀,興於宋,盛於明清。因其能鳴善鬥,自古便爲人飼養,據記載,中國家庭飼養蟋蟀始於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閒暇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位於北京西便門明城牆遺址城樓的京城第一座鳴蟲館"古道茶苑",是京城新近開設的喝茶同時品味蟋蟀文化的場所。茶苑內掛着蟋蟀畫譜,放着蟋蟀影雕,擺擂臺、鬥蟋蟀的玩友們紛紛來此重溫舊時遊戲。

促織的來歷:

一說是因會意得名。古諺有“蟋蟀鳴,懶婦驚”,是說古代婦女一聽到蟋蟀的叫聲,就知道秋天已到,離冬天不遠了,該抓緊時間紡織,趕製冬衣,這便是“促織”一名的由來。

另一說是因鳴聲命名。因爲蟋蟀的鳴聲恰似“促織”、“趨織”,所以人們就以其鳴聲“促織”來命名這種“蟲”。現在北方話稱蟋蟀爲“蛐蛐兒”,也是因鳴聲而命名的。

“促織皇帝“指的是明宣宗嗎?“促織”指得是什麼

蟋蟀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應當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但因爲迷戀蟋蟀,玩上了癮,終歸成了著名的“蟋蟀皇帝”。他在宮裏鬥蟋蟀,玩得昏天黑地,當蒙古揮兵南下、直逼北京時,他還在玩蟋蟀,其後果可想而知。

作爲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爲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爲“蟋蟀天子”,前些年還專門有這麼一個動畫片是專門敘述這段歷史的。

景德鎮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說明,鬥蟋蟀在當時早已風靡全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