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蘇洵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名字裏爲何都有“車”?

蘇洵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名字裏爲何都有“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字,是對一個人的代稱。一個人的名字往往能夠陪伴和影響他的一生。現今的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時,不管是自己挖心掏肺,冥思苦想,還是不惜重金,請風水先生代勞,總想爲孩子起個稱心如意的名字,希望其帶來好運和平安。

今人如此,古代文人更甚。他們爲子女取名時,在義、理方面就頗有講究。名字不單要樹志,還要起到鼓勵、規範或警醒其性格修養的作用。古人的名字比較繁瑣,既要有“名”,有“字”,還要有“號”。其中的“名”和“字”一般都是父母起的,而“號”則多是自己命名的。比如,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蘇轍,字子由,自號穎濱遺老。

從蘇軾、蘇轍兄弟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名字的奇特之處就是都與車有關係。蘇軾名字中的“軾”,本義是指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說文》中解釋道:“軾,車前也。”蘇軾的字“子瞻”,則源於《左傳·莊公十年》“登軾而望之”中的“望”,比較符合蘇軾少年時躊躇滿志的張揚作風。

而蘇轍名字中的“轍”,本義是指車跡,車輪碾過的痕跡。《左傳·莊公十年》有“下,視其轍”的句子。蘇轍的字“子由”,則帶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跟着別人走。在爲人處事方面,蘇轍相比哥哥蘇軾,要內斂得多。

蘇洵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名字裏爲何都有“車”?

蘇洵爲什麼要給兩個兒子起這樣的名字呢?這還要從慶曆六年(1046年),蘇洵赴京趕考說起。儘管蘇洵的才學可以“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第二年返鄉後,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蘇洵雖然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對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

蘇軾個性張揚、豪放不羈,而蘇轍的性格則相對內斂。蘇洵對兩個兒子的脾性秉性非常瞭解,爲了勸誡與勉勵兒子,他在《名二子說》闡釋了爲二子命名的深意。他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爲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爲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蘇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於一輛車來說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車軾則似乎是作用不大,可有可無,但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成其爲完車了。由於這根橫木有些過於張揚顯露,所以蘇洵在給蘇軾取這個名字時說“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反映了當時蘇洵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兒子的個性能充分發揮,又擔心他過於張揚而遭人嫉妒,於是他又給蘇軾起了個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而對於另一個兒子蘇轍,蘇洵則想對比較放心,取名爲“轍”,字“子由”,意思是讓他跟着別人走。雖然“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不易遭人嫉恨。

蘇洵這段近乎測字占卜的文字,從某一方面概括了蘇軾、蘇轍的性格,預測了他們的命運。蘇軾豪放不羈、光照千古,卻屢招人妒,一生坷坎。蘇軾則未能因父親取名“軾”而改掉“不外飾”的性格。這“不外飾”的性格,使他對改革派的過激作爲和保守派的守舊作風,都進行了坦言告誡,並因此吃盡了苦頭。

無論是以王安石爲首的改革派,還是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都對他不滿意,都要排擠他、打擊他。“烏臺詩案”就是一個例子。出獄之後,蘇軾因被降職爲黃州團練副使而變得心灰意懶,公務之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就是他在那時爲自己起的,也算是一種自嘲吧。對於蘇軾的遭遇,蘇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蘇轍的一生,則做到了謹小慎微,遊離於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雖然也屢遭貶斥,但終能免禍,儘管不像哥哥那樣光彩奪目,卻也比哥哥少了許多磨難。後來,蘇轍在潁川定居,過起了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爲事,有一個較寧適的晚年。

從蘇軾、蘇轍兄弟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發現某種玄機。“軾”,作爲車前用做扶手的橫木,誠然對乘車人因車子突然停止而前傾有保護作用,但由其所處的位置十分搶眼,要想做到不招人忌,實在是太難了。“轍”,作爲記錄車行進的軌跡,雖然少了一些自己的主張,但總會受到“軾”的影響,難免會步“軾”的後塵。事實勝於雄辯,蘇軾、蘇轍兄弟一生中屢屢被貶、輾轉顛簸的坎坷遭遇,恐怕是蘇洵在爲他們取名時所始料未及的吧?!(劉秉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