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慈禧西逃途中大哭究竟爲何?狼狽出逃被餓得哀哭

慈禧西逃途中大哭究竟爲何?狼狽出逃被餓得哀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一般知道的慈禧太后,是威風八面的老佛爺,坐在金鑾殿上,垂簾聽政,隻字片語就可以決定大清帝國的命運,乃至人民的身家性命。可是,這個擁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徽號的大人物,也曾因爲剛愎自用,以至邦國瀕臨傾圮,本人則顛沛流離,朝不保夕,餓了兩天的飯,爲之痛哭流涕。

慈禧貴爲太后之尊,居然餓飯,還痛哭流涕,不是怪事嗎?沒錯,的確是怪事。不過,不能怪別人,要怪只能怪老佛爺鬼迷了心竅,耍弄着義和團打洋人,卻被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倉皇“西狩”(其實就是西逃)。當時任懷來知縣的吳永,出城迎接聖駕,見到的慈禧是“布衣椎髻”,化裝成民婦了。慈禧問他,縣城還有多遠?答說二十五里;問有沒有預備供應?答有。慈禧這才寬了心,說好,有預備就好,隨即就放聲大哭。

慈禧大哭,有兩個原因,都是由於委屈,一是逃亡了兩天,纔有人來接駕,纔有人理她。聽聽她是怎麼對吳永哭訴的:“予與皇帝連日曆行數百里,竟不見一百姓,官吏更絕跡無睹。今至爾(你)懷來縣,爾尚衣冠來此迎駕,可稱我之忠臣。”二是她實在又餓又渴,飢寒交迫,與乞丐也差不多了。吳永是這麼記的:“太后哭罷,復自述沿途苦況。謂連日奔走,又不得飲食,既冷且餓。途中口渴,命太監取水,有井矣而無汲器,或井內浮有人頭。不得已,採秫秸稈與皇帝共嚼,略得漿汁,即以解渴。”慈禧自己述說飢寒交迫,甚至連面子也不顧,直截了當要東西吃:“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相與貼背共坐,仰望達旦。曉間寒氣凜冽,森森入毛髮,殊不可耐。爾試看我已完全成一鄉姥姥……今至此已兩日不得食,腹餒殊甚,此間曾否備有食物?”

慈禧西逃途中大哭究竟爲何?狼狽出逃被餓得哀哭

她當然是餓壞了,纔會在荒郊野外,向前來迎駕的小知縣討口飯吃。這吳永居然還真準備了一鍋小米綠豆粥,不愧是“忠臣”。

慈禧太后平時吃的是山珍海味,滿漢全席,極有排場的,吃個雞蛋算什麼?可是在一百年前,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倉皇西逃時,餓了兩天的飯,能得個雞蛋吃吃,真是勝過“玉食珍饈值萬錢”了。

吳永的《庚子西狩叢談》說他在懷來接到公文,言兩宮聖駕前來,要準備一桌滿漢全席,還要給王公大臣各準備一品鍋。懷來小地方,哪能提供如此奢華的宴席?有人建議置之不理,免得供應不如意,自取其禍。吳永想來想去,覺得守土有責,勉強置備了些食物,到城外迎駕,卻遭到敗兵搶掠。在榆林堡煮了三鍋小米綠豆粥,預備給隨從作點心,也被搶走了兩鍋。剩下的一鍋粥,本來以爲是粗食,不敢獻上。慈禧此時已快成了餓殍,反應是:“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患難之中,得此已足,寧復較量美惡?”

於是,慈禧飽餐了一頓小米粥。不過,好像並不滿足,得隴又望蜀,因爲李蓮英出來對吳永說:“爾(你)甚好,老佛爺甚歡喜,爾用心伺候,必有好處。”隨即就轉入正題:“老佛爺甚想食雞卵,能否取辦?”老佛爺喝完小米粥,想吃雞蛋了。好在她天縱聖明,體諒民情,知道滿漢全席是不可能的,退而又退,求其次而又次,提出了吃雞蛋的要求。

這吳永也的確是個大忠臣,擔負起兵荒馬亂中找雞蛋的重任。他在榆林堡中七找八找,居然在一家空肆的廚屜中找到了五個雞蛋。然後又生火燒水,費了不少勁,煮熟了五隻蛋。最後覓得一粗碗,配上一撮食鹽,親手捧交給太監進呈。這一番努力,果然讓老佛爺滿意。李蓮英出來對吳永說:“老佛爺狠(很)受用,適所進五卵,竟食其三;餘二枚,賞與萬歲爺(光緒),諸人皆不得沾及。此好消息也。”

什麼好消息?慈禧一口氣吃了三個雞蛋,吳永勤王護駕有功,可以指日高升了。

(本文摘自《迷死人的故事》 鄭培凱/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3月出版)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